
“沪”杭亚运丨如何让小众运动绽放精彩?独家专访亚运柔术技术官员、上海裁判孔晓峰
摘要: 《劳动报》独家专访亚运柔术技术官员、上海裁判孔晓峰。
本届亚运会中,上海选手苗婕摘得柔术银牌,实现了中国亚运柔术奖牌“零的突破”。巧合的是,在本届亚运会柔术项目裁判组中,也有一位来自上海的裁判,作为柔术项目技术官员参与了赛事全程。杭州亚运会收官在即,国际裁判孔晓峰接受了劳动报的独家专访。
与小众项目结缘,成为柔术裁判
苗婕曾在赛后采访中谈论到2009年起从事小众项目的窘迫,从2008年开始接触柔道的孔晓峰也深有同感。而他们为了推广这项自己热爱的运动,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上体毕业后,原本练习柔道的孔晓峰为了尽可能延长运动生涯,转而练起同宗同源而受伤概率相对更低的柔术,很快便为柔术运动展现出的控制力和博弈性着迷。后来,参加过国家体育总局的裁判培训,又发现柔术民间赛事裁判需求极大,孔晓峰开始了裁判方向的学习和实践。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通常是一种指涉有失公平的贬义比喻,但因为柔术在国内发展初期裁判很少,为了赛事顺利举行,孔晓峰只能顶上,因而有过一些独特的经历。“有时候我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刚刚打完比赛就换衣服去执裁,自己要上场了又赶紧摘下领带赶过去,一天下来腿是麻的,脑袋是晕的,往地上一躺,却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回忆的时候,孔晓峰笑了。
小众的柔术运动可能无法带来很多物质回报,却给了孔晓峰精神动力。平日里,一场赛事即将举行,没有奖金、不包食宿交通,选手还要支付报名费,怎么看都很不划算——全国各地却会有几百人因为热爱柔术聚集过来,在这些赛事中,孔晓峰结识了许多朋友,也一次次被柔术的魅力所感染。
目前,国内经过考核获得国际柔术联合会颁发的国际级裁判员证书的共有9人,孔晓峰就是其中之一。
裁判像一块垫子,保证比赛的公正精彩
孔晓峰作为裁判员参与了本次亚运会。在孔晓峰看来,裁判对于推动柔术项目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裁判,没有很好的规则,没有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能听得懂的讲解,这个项目就很难发展成熟。”
杭州亚运会柔术项目技术官员合照,孔晓峰为左一。受访对象供图
足球和篮球都是球,因为规则差异,二者千差万别,裁判执裁的重要性也正在于此。相比于其他运动,柔术比赛的特殊性还在于,除了非常明确的2分、3分、4分的打分,中间还有一个需要裁判用自己的常识、对动作的理解以及对规则的掌握,综合判断打出来的优势分。比赛现场瞬息万变,裁判衡度毫厘之间打出的优势分便可能改写战局,所以执裁柔术比赛对裁判的知识体系、执裁经验等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因为裁判工作可能对运动员产生重要影响,孔晓峰有着很强的使命感,打分时总在心中反复衡量给分是否得当。“裁判是一个良心活。一定要凭着良心去打出每一个分数,让比赛顺利顺畅、公平公正地进行,才能保证比赛原本的精彩。”孔晓峰说道。
形容裁判工作,孔晓峰打了个比方:垫子。在赛场上,虽然裁判要用最专业的知识体系维持秩序、掌控全场,但最耀眼的一定是运动员,裁判就像是一块场地当中的垫子,踏踏实实地存在着,没它不可以,但也不能为了突出自己而翘起来。
中国选手的亚运表现将推动柔术发展
心系中国柔术运动的发展,这些年孔晓峰执裁过国内不少大小民间赛事,还在大众中积极推广柔术运动。作为上海静安区石门二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负责人,近期还率队参与全国柔术锦标赛时,“静安石二”代表队夺得1枚金牌、2枚铜牌,取得团队总积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对口援助新疆时,当地很多摔跤特长的孩子经过专业柔术训练后,运动表现都得到了提升。“哪怕他们最终无法挤进一线行列去打比赛、争荣誉,对于他个人来说,学习柔术之后也可以在退役后拓宽职业选择,在这个就业尚未饱和、有很大发展前景的领域担任俱乐部教练等角色。”孔晓峰说道。
2018年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上,柔术成为正式比赛项目。2019世界柔术锦标赛,中国官方第一次组队,孔晓峰加入了集训队伍的教练组。2022年,也加入了亚运会柔术教练组。“我把我的时间精力投入进来,希望能够真正带出一个国家队,在亚洲、在世界能够取得好成绩。”孔晓峰告诉笔者。
孔晓峰在亚运会上拍照留念。受访对象供图
执裁过大大小小几百场赛事,此次作为上海裁判来担任第19届杭州亚运会柔术项目技术官员,孔晓峰直言自己非常兴奋,“在家门口参与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比赛,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成长机会,我也是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来工作。同时,积累不同级别的大赛经验,更有利于早日走出一批可在国际性比赛中执裁、控场的中国裁判,这样的话我们国内柔术整体发展会更加快一些。”
与此同时,孔晓峰也很看重此次亚运会中中国选手的表现。“这次亚运会中,中国选手取得了好的成绩,我相信会对整个中国的柔术发展有一个大的推动。”孔晓峰说道。
头图为孔晓峰在杭州亚运会现场。受访对象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