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早上海,他们来记录 “老记团”部分优秀作品选登
随着“乐龄申城·早上海”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一的早上海老记团正式启动,接受了两天培训的首期退休志愿者已经开始通过他们的手机和镜头,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着上海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新闻晨报选登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分享早上海的全新生活,记录最美早上海的风景。
连日高温!烈日下这个公园有一群“园丁”比早锻炼老人更早……
连日高温仍然阻挡不了到和平公园早锻炼的老年朋友,但是公园有一群“园丁”比他们更早。
每天早上5点30分,他们给绿化“喝水”浇树,给绿化“除害”拔草,给园区“擦脸”清扫,在湖面捞起杂物,更有的在绿化顶上修整。
地面温度已高达37℃以上,他们各个汗流浃背,但为了园区良好环境他们仍然忙碌着,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最美“园丁”。图文/郭奇章
又值葵花盛开时
这几天,闵行体育公园的葵花次第开花了。从移植到长成,就这么一两个月的时间,它们如同搅拌了发酵粉一样,日长夜大。犹如一位黄毛丫头,一下子出挑成一位待嫁淑闺。在晨风的吹拂下,它们像一排排亭亭玉立的舞者,穿上七彩服装,在太阳的引导下翩翩起舞。以翠绿的裙装展示娇美的仪表,婀娜多姿;以绚烂的头饰展示向上的脸庞,剔透玲珑。
曾几时,我们看到的葵花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植物。它只种植在宅前屋后,并未出现在真正的大田上面。生产队里,葵花是一种没有计划安排,不需上缴征收的辅助性作物。村民们种植的目的是为了享用它的果实,是圆盘上颗粒饱满的葵花籽。黑白条纹的果皮,油润酥香的内核,在被晒干炒熟之后,便成为生活休闲的最佳食品之一。香甜、松脆,越吃越有味道,越嗑越有嚼劲。而今,公园内的葵花已经不再是食品,而是一种专供人们愉悦的观赏植物。它以品种多样,造型多变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年,在儿童乐园游览区域的一隅所呈现的葵花以其高低错落,花色众多而夺人眼球,这些天更成为游客们的打卡之地。其中有一款称为“醉云长”的,因茎蔓高大,颜色暗红而成为今年的新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关羽(字云长)的外貌的是“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眉卧蚕,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其中“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不正是暗红色吗。因此,用“醉云长”三字为这款葵花赐上昵称,实在讨喜,几于天成。
葵花也频频出现在文人的诗文之中,除了赞美,也有言志的。“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是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写下的七绝《客中初夏》。史载宋神宗时,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是变法的积极推动者,一个是极力反对者,针锋相对,寸土不让。因此,在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在这首绝句中,司马光通过对雨后天晴景色的细腻描写,在人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淡雅、清丽的朗朗天空,幽幽山色。并高度赞扬了茂盛葵花向上向日的美妙景致。通过四句七言,刻画了葵花在风雨中永不低头的坚强,在阳光下坚毅向往的执着。同时,他把王安石等人比作“柳絮”,而用“葵花”自比,表达了自己初心不忘,目标既定的信念。
读着司马光赞颂葵花的诗句,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暑热七月,葵花繁盛的夏日图景。在中华大地上,到处都有葵花娇美的身影。在十大赏葵好去处排行中,数广州番禺百万葵园最瞩目。这是一家以葵花为主题的生态公园,规模达66.7公顷,有100万朵葵花常年开放。它是全国最大的葵花园,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而我们身边的闵行体育公园,其葵花的繁盛和规模,在上海区域内显然不能与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浦江郊野公园和花开海上生态园等植物专园相比,但其小巧、精致的布局也足以在葵花群英会上占据一席,在葵花精英赛中名列前茅。
目前,闵行体育公园的葵花已经畅开胸膛,挥起双手,满脸笑容,欢迎着前来观光的男女老少。
晨练的队伍来自各行各业,有机关干部,有企业白领,有院校师生,他们像葵花一样,迎着冉冉升起的太阳,怀着不变信念,迈开坚定步伐,勇往直前。游园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有朝气青年,有银发长者,有童趣少年,他们像葵花一样,展示千娇百媚的身姿,徜徉五彩花海,走过四季暑寒,乐在春秋。
由此想到葵花的花语,既有信念的执着,又有倾慕的传承,归根结底是有着永恒的爱。有了这份爱,人们就会去勇敢地追求,无私地释放,将自己微薄的生命和能力,献给磅礴的时代,注入辉煌的人生。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但追逐阳光,向往明亮是平凡生命不绝的追求,他们的爱,是那么的坦坦荡荡,他们的爱,是那么的不离不弃。一如葵花,释放独特魅力,怒放壮丽生命。
一片片花瓣,围合成同心圆;一柱柱茎秆,挺立成顶梁柱。吮吸雨露,拥抱阳光,在这热气腾腾的盛夏,绚烂绽放。图文/杨克元
《遇见凡·高》谢幕,两个新展迎客
《遇见凡·高——沉浸光影艺术展》2023年4月2日至7月9日(现延期至16日)在遇见博物馆上海馆(静安区汶水路210号)展出。
凡·高(1853年—1890年),荷兰后印象派代表画家。他深刻影响了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尤其是野兽主义、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凭借敏锐的感知力、对生命的热情,他留下了八百多幅作品,创作力惊人。天才凡·高的故事至今仍在不断激发无数创作者的灵感。
《遇见凡·高——沉浸光影艺术展》以149幅凡·高经典作品为创作背景,用数字多媒体的技术渲染与声、光、影的精湛呈现,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极致体验的凡·高作品空间。凡·高那些焕发生命力的大师之作,经过流光溢彩的动画视觉效果,笔触、色彩都更显活力。特别的展览带给了观众特别的感受。
据我所知,举办沉浸式画展在上海是首次。错过首次有点遗憾,不过《遇见达利梦与想象》《遇见古蜀——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两个新展马上就要开门迎客啦! 文/仪靖远
晨报记者 俞 炯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