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波”精神传遍大江南北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迎来500场纪念演出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受访者供图
演员接受采访。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永不消逝的电波》尽管已经演出500场,观众的热情依旧高涨。 青年报记者 施剑平 摄
7月1日晚,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500场纪念演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演出结束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主创团队成员受邀上台分别分享了他们内心的500场感言。
青年报记者 冷梅
四载五百场次“电波”精神传遍大江南北
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歌舞团的原创“现象级”作品,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代表上海出品,传播弘扬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城市“文化名片”。自创排至今四载,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历经多轮的驻巡演,日前已完成500场次演出,热度经久不衰,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馈。
此次,在美琪大剧院的大厅现场的回顾展板上,记录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试演以来走过的每一站的足迹——四年来,跨越42个城市,走进了61座风格迥异的剧场,“电波”精神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一部“爆款”作品,在驻巡演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无数粉丝,“二刷”“三刷”成为观摩这部舞剧的常态,有的“电波迷”甚至一路追随“电波”巡演足迹,连刷几十场,这背后正是因为《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剧所传达的“爱与信仰永存”的深刻主题和精神内核触达了观众最柔软的内心深处。
原班人马汇聚“全卡司”豪华阵容亮相
当晚的500场纪念演出,上海歌舞团奉献了一场“全卡司”豪华阵容演出,所有曾参与过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角色演员悉数登台亮相。舞蹈、音乐和光影的交织叙事,再现了革命年代隐蔽战线英雄烈士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石库门、弄堂、旗袍裁缝店,呼之欲出的上海元素亦营造出细腻逼真的戏剧情境,带给观众沉浸式的真实体验,现场观众屡次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来表达他们对这部经典作品的喜爱与敬意,共同见证《永不消逝的电波》500场纪念演出背后的非凡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500场纪念演出中“风雅颂韵”四组主演卡司在“回忆大双”经典环节同台献演,成为全场演出的最高潮部分。四年来,上海歌舞团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多轮的驻巡演过程中始终坚持“实战练兵”,积极培养青年演员梯队,充实优秀人才队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男女主演分为四组,除了“风”“雅”两组的朱洁静、王佳俊、侯腾飞、王景之外,“颂”“韵”两组青年独舞演员方文、毕然、韩睿泽、徐莹也都被安排登上舞台,担任舞剧主要角色,其他领舞、群舞青年演员也都获得了更多舞台展现的机会。通过舞剧演出的实战历练,上海歌舞团的青年演员们迅速成长,成为舞台上的新生力量,得到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粉丝的肯定。
此外,上海歌舞团的舞美团队也在不断的巡演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团队。不断成长的阶梯型优秀人才队伍成就了一支属于上海歌舞团的充满生命力的文艺“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