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世界读书日,“生命书屋”走近程乃珊,一起读人生
作者: 上海电台记者汪宁
世界读书日(23日)当天,一场人生读书会在南京西路街道福民会馆举行,作为中国中福实业集团今年推出的第二场生命书屋快闪活动,众人重温了上海已故作家程乃珊的作品,共话上海女性经典形象。请听报道:
走进上海已故名人生活过的地方,通过沉浸式布景和读书会、桌游等形式聚焦生命教育的生命书屋,这次化身一辆“阅读快车”,备上了程乃珊的作品供“乘客”们阅读、追思:“这有《上海Lady》《女儿经》《山水有相逢》《洪太太》,包括今天举办活动的福民会馆都是被程乃珊女士记录在作品之中。”
活动举办地是程乃珊成长的故土,8岁的缑秋辰小朋友作为“小邻居”,用一连串沪语童谣致敬了这位“上海女儿”:“程乃珊奶奶从香港回到上海也是住在我们居民区,那时候应该和我一样大,她在老弄堂里可能也唱过我刚才唱的上海童谣。”
娇俏短发下一张可爱娃娃脸的程乃珊永远带着微笑,她笔下的上海女性则始终优雅、时尚、干练。11年前因白血病进入生命最后阶段的她,仍写下了积极乐观的18万字作品《远去的声音》,丈夫严尔纯以及媒体记者、影视从业者,倾情分享了他们眼中的程乃珊和她的作品。
严尔纯:她的性格是开朗的,今天这里有没有《远去的声音》这本书?对,看过的人都说丝毫看不出有一点点伤感的东西,生命的最后她的笔下还是留下很多能为她感到骄傲的东西。
媒体人:她给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lady的那种风韵。曹可凡要去演电影《金陵十三钗》,导演张艺谋希望他讲老派的上海话,曹可凡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要去请教程乃珊老师。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把爸爸叫成了爹爹。她好像就是上海的一个活字典。
影视从业者:她能够把自己作为一个上海人沉浸在故事和人物里面,又能够跳出来去审视上海城市和人物的状态。她可以把上海不同圈层的人物都描述得非常入木三分,对影视二度创作非常友好。
随着时代发展,上海的女性形象和生命价值也发生着变化,在随后举行的女性沙龙中嘉宾们展开进一步分享讨论:“我们单位90%以上的医护人员都是女性,虽柔弱但不脆弱。果断、雷厉风行,包括心理素质都要很强大,另外工作和家庭要做到一个平衡。”
主办方中国中福实业集团生命书屋项目负责人李经衡介绍,当天的部分展品将被留在原地,继续开展文化普及和生命教育,而生命书屋快闪活动年内还将举行7次,让更多市民感受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联系,思考生命的意义,永久展陈的生命书屋旗舰店也正在筹备建立:“因为名人是上海的名片,我们的想法就不是让他们沉睡在历史里面,要让他进入到社区进入到居民当中,用生命书屋的形式流传下来。接下来可能更加互动的,比如说共同来写一本书,共同来写人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