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美育”接棒“文化服务”:十年市民文化节,创造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上海样本”
“欢迎来到闵行美育直播营,我是主持人王芳”……随着主持人的开场,一场包含了美育课程、文博展览、文创产品、特色旅游线路、景区、民宿等在内的直播让闵行的市民觉得:“今年的文化服务不一样了!”
“非遗手工市集里的作品确实精巧,以往都是电视上看到的多,今天不仅看到了这么多精美的非遗作品,还看到了老艺人们是如何传承这项文化的。”在普陀长风公园第一次现场见到瓷胎竹编的张女士向记者表示。
“本来是来顾村公园赏樱旅游的,想不到同时还体验到了一场关于美文经典的文化活动,这樱花林似乎也更有韵味了。”追随春色来到顾村赏樱的市民李女士对此欣喜不已。
4月8日,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在明媚春光中拉开大幕,已走过十年的市民文化节首次以“城市美育日”的“面貌”揭开新一年的“面纱”。千余场活动带领市民们在公园里、在水岸边、在街区、在商场、在剧场里、在巴士上,与美邂逅,更带领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城市美育日”的开启,寓意着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再出发和再重构:与市民“美美与共”、构筑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并继续努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上海样本”。
三大板块千余场活动
丰富城市美育生活
举办市民文化节,上海可谓开全国之先。十年前,恰逢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目标,如何营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城市氛围,如何让市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助推百姓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市文旅局创办了市民文化节。
2013年3月23日,以首个“文化服务日”开启了上海市民文化节的大幕。十年后的今天,以“城市美育日”启动了社会大美育的计划,推动上海市民文化节迈向新阶段、开启新征程。
今年的“城市美育日”为市民呈现了“群众文艺大汇演”“城市美育大放送” “云上剧场大集锦”等三大板块的千余场活动。第一大板块就是以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为主会场,全市十六个区为分会场,举办了1+16的群众文艺大汇演,这也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覆盖全市的群众文艺作品汇演活动。在主会场,历年来市民文化节各项赛事的百强代表,台前幕后的“英雄”齐聚代,表上海群众文艺创作最高水平的6个群星奖获奖及优秀入围作品集体亮相,让观众们大饱眼福。
同时,有一批城市优质美育资源面向市民敞开。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复星艺术中心、上海外滩美术馆等推出门票优惠。
各级各类文化场馆也纷纷打开大门开展公教美育活动。上海博物馆推出了社会大美育系列讲座之“现代生活的绘画:从马奈到梵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安排了百川汇海-海派绘画系列活动之“玩儿‘线’——陈老莲的影子与神奇的线描体验”;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这就是中国”系列讲座海洋篇:白鲸回家之旅;上海爱乐乐团的“春日香氛音乐会”导赏、上海京剧院的“城市美育日”体验活动等,也都让众多市民沉醉其中。
今年的“城市美育日”还通过直录播形式,邀请市民欣赏全天候的“云上剧场大集锦”,携手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同步推出上海大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京剧院等19家专业院团及剧场的20场精品演出、导赏和微电影。4今天,还有不少观众通过视频号、抖音、B站及上海数字文化馆等平台,观赏了杂技《雕刻时光》、舞剧《野斑马》等经典剧目,以及上海市群艺馆和16个区近20场文旅特色活动,享受随时随地的“文化大餐”。
立足特色优势资源
吹响美育联盟号角
城市美育日里,全城联动、处处皆美。特色美育活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绽放,市民走出家门都能与美来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
长宁区邀请知名艺术家及市民朋友们共同登上“何以爱长宁”旅游大巴,开启“固体油画写生暨社会大美育微旅行”。
静安区启动戏剧巴士,汇集流动的“戏剧售票亭、戏剧化妆间、戏剧小舞台、戏剧小超市”等功能,市民可以登车报名参加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也可以登车妆扮体验戏剧人物造型进行拍照打卡,或是不期而遇某位戏剧嘉宾、一场公益演出,来一场充满惊喜的戏剧春游。
黄浦区文化馆通过“一杯咖啡畅聊生活方式”“一次穿越体验咖啡之旅”“一场展示解码无线电秘密”“一场导赏展示音乐剧魅力”四个板块的活动,在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与文化馆馆内馆外联动开展“悦享上海·艺美黄浦”海派风情文化体验活动。
奉贤区的剧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及社会企业等36家单位走出文化场所,到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艺术长廊摆摊。
普陀的长风公园开了非遗手工市集,向市民展示精巧的石雕、瓷刻作品,丝丝入扣的瓷胎竹编,精细入微的手绘彩蛋,以及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手工船模,让人感受 “匠心之美”。
虹口区在鲁迅公园里设置了8个逐梦站台,“美育体验站”“亲子手作园”“邂逅春日时”“市民梦想秀”“古风育雅韵”“霓裳舞春风”等特色版块,终点通往“群众大舞台”。
市民们在这些亲身体验、亲自感受的各项美育活动中,沉浸式体验了城市文化的魅力,激发了深入了解城市美育的热情。各区也适时推出了全年美育计划,仅市区两级专业文化场馆联动推出“社会大美育课堂”活动就有近90余场,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节由此步入社会大美育时代。
徐汇区成立了“汇美育大联盟”,来自区域内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剧场、院团等28家单位发布了全年不少于4000场美育课程,实现徐汇区域美育“从孤岛到畅通、从分散到融通、从割裂到贯通”的转变。
宝山区全新推出“2023宝山社会美育生长计划”,持续开展贯穿全年度的美育系列活动,形成多元、多极、多层、多向的辐射新格局。联手上海玻璃博物馆等十余个市、区级文化艺术场馆,正式发布第一批“社会大美育”研学基地。
嘉定区在远香湖畔以一场嘉文有约·四时有趣——“最是橙黄橘绿时”二十四节气中式美学系列的首场活动,推出33项“社会大美育”课堂项目,囊括300多场活动。
践行文旅深度融合
美育服务“全民全龄全域全时”
在市民文化节举办10年之际,“城市美育日”接棒更替“文化服务日”,吹响全年城市美育的号角。这寓意着上海市民文化节将更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的追求,更强调与市民“美美与共”,更着力于构筑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努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上海样本”。
回望过去十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节宗旨,以打造“永不落幕的市民文化节”为目标,立足内容润节、市民办节、品牌立节、创新兴节,努力探索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办节机制。历经十年的熏陶和培育,上海市民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悄然得到提升。一支支市民“百强团队”、一位位“草根达人”,从上海市民文化节中一一涌现。十年来,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展各类活动40多万项,惠及近2亿人次。全民赛事催生出7000余支(位)百强市民文艺团队及达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馆优秀活动品牌、第二届上海十大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上海十大文化活动品牌,成为“五个人人”最为生动的实践。
今年的城市美育日从酝酿之时起,就坚持以开放融合的优质平台,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美育服务。
正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所说:今天,市民文化节早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社会大美育已经列为上海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他们成为了上海这座有温度的城市中的一束光、一团火。迈上新十年、新征程,“人民节日、向美而生”,上海市民文化节将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大力弘扬城市精 神品格,深耕“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携手大 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构建全民终 身美育的大课堂、大平台、大舞台,让市民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暖意、惬意和诗意,助力构建“五个人人”的新图景,孕育更多“人人出彩”的新成果,共同书写更加生动的人民城市文化答卷。
文:肖丹
编辑:刘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