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档案走出资料馆,这里有难得一见的“开国大典”高清彩色影像
《红旗映初心 奋进新征程》——献礼“二十大”大型党史图片影像展开幕。
展览刚开幕,大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周天齐迫不及待向策展方“预约”起下一站,“这里结束后,能不能把展览搬到电竞园区?”
他口中的展览,是3月1日起在大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亮相的“《红旗映初心 奋进新征程》——献礼‘二十大’大型党史图片影像展”,由SMG版权资产中心(暨上海音像资料馆)携手大宁路街道党工委联合策划、合作举办。
此次大型党史图片影像展选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党史事件,用真实的影像定格历史的瞬间,挖掘红色底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展览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展厅以H5的形式呈现,线下展览则在传统图文展陈的形式外,增加了短视频导览功能,观众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在线浏览相关历史短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开国大典”等重要历史事件,都有珍贵的影像资料可供观众查阅。其中,有一段“开国大典”的高清彩色影像,是难得一见的独家馆藏资源。
1939年纪录片《中国在战斗》拍摄的延安革命根据地
时间回到1949年9月底,为庆祝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苏联向中国派出两支摄影队,与中方电影工作者联合摄制彩色影片《中国人民的胜利》和《解放了的中国》。以导演瓦尔拉莫夫为首的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前方摄影队,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吴本立协助,主要拍摄解放战争的内容。以导演格拉西莫夫为首的高尔基制片厂后方摄影队,由北影厂摄影师徐肖冰协助,主要拍摄后方的建设。这两支“五彩队”,除了拍摄开国大典,从1949年到1950年,足迹遍及中国15座城市,拍摄了200本胶片,为新中国留下了30多个小时的彩色影像。70年后,上海音像资料馆正是在俄罗斯照片与影像档案馆中,发现了当年拍摄的彩色影像,画质清晰、色彩鲜艳。
1949年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中,上海解放战役彩色影像
“近年来,上海音像资料馆在全球范围内挖掘和采集了不少珍贵党史内容,但大多运用在党史研究或电视纪录片领域。”上海音像资料馆媒资产品部主任、“影视万象”项目负责人管怡瑾说,为此,“影视万象”团队深度挖掘馆藏红色党史音视频资源,并将之集纳到一个展览中集中呈现这批影像,“这是从学术领域迈向社会大众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馆藏视听资源,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党史。”
除了展览,“影视万象”团队青年讲师、上海音像资料馆编研陈俊杰还为现场观众带来《伟大的指路明灯——中共二大召开暨首部党章诞生》主题党史影像播映,以真实历史影像为基础,讲述中共二大召开的党史故事,也生动展现了历史影像中的静安百年红色记忆。
管怡瑾介绍,上海音像资料馆这支“影视万象”青年团队,大多由“80后”组成,成员们长期致力于上海城市历史和党史红色影像的播映、展览与宣讲,十余年来,足迹遍布上海16个区。此次主题展曾先后在浦东新区曹路镇、崇明区绿华镇和中兴镇、松江区泗泾镇、青浦区白鹤镇、嘉定区新成路街道等地开展。
“影像档案要走出资料馆,走入市民群众中,走进千家万户。”管怡瑾说。这也与周天齐的期待一致,在新经济活跃的大宁,他希望能把这一大型党史图片影像展送到“经济最活跃的脉络”上,“送到电竞园区、直播电商产业园区,在年轻群体中宣扬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