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张园发出邀请,共同见证焕新回归
不久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在漫步张园中,感受优雅购物、阅读建筑、感知城市的美好与确幸。
记者 | 应 琛
“这些老弄堂、老房子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变得太美了!” 11月25日,曾经居住在张园震兴里的满励初和郎中英夫妇受邀提前走进张园西区。站在住了数十年的老房子前,夫妻二人发出如此感叹。
满励初和郎中英夫妇回到曾经居住的张园震兴里。 摄影/应 琛
今天上午(11月27日),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在时隔百年后惊艳重启——张园西区率先焕新揭幕。历经四年的保护性修缮,以“修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张园的历史建筑再次走入大众的视野,今日繁华更胜往昔。修旧如故的石库门里弄不仅将成为上海中西合璧的建筑新地标,更成为老旧街区改造以及“城市更新”的新范本。
当潮流的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在一幢幢历史建筑中碰撞,加上先天的条件与基因,张园注定会成为历史与现代、本土与国际融合的繁华商贸场域,不仅能为南京西路商圈再添新活力,也定将在多个维度刷新上海商业的新高度。
张园实景图。静安区供图
用静安区委宣传部部长莫亮金的话来说,重装回归的张园不单单是沪上新的“网红打卡地”,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生动实践。
记者了解到,11月27日至30日为张园内测时期。12月1日起,“海上第一名园”将正式邀请各位市民朋友共同来见证自己的新生,公众可凭借预约信息入园。
预约须知:目前采用实名制线上预约方式,11月27日起公众可通过 “张园小程序”预约入园。预约成功后,可在“我的预约”中查看预约详情。请自觉遵守防疫要求,扫“场所码”入园,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交通组织:张园西区设有两处出入口,地址分别为静安区威海路588弄(入口、出口),静安区茂名北路258弄(入口)。建议搭乘公共交通、绿色出行。轨道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12号线、13号线至南京西路站前往张园。
光影盛宴:自11月27日起持续14天,18:00至22:00期间,将以“六幕拾光·张园百年”为主题,在茂名北路及张园内山墙播放光影秀。结合张园百年历史进程,浓缩为六幕图景,分别为:花园、热气球、过山车与烟花秀、先锋文化、品质生活、张园重生。
“城市更新”的全新范本
“这里原来是灶间,这里原来是后厢房,二楼是亭子间,三楼是晒台,合用的水斗就安在弄堂里。”虽然搬离老房子已经三年多,但郎阿姨对当初全家六七口人挤在18.8平方米的房子里的日子仍记忆犹新,“当初真的就是‘72家房客’”。
记者了解到,张园在征收前,共有居民1122户,单位42证,其中576户居民还在手拎马桶。很多房屋经过超负荷运转已经损坏。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
对此,今年65岁的满励初更是感触极深,从小生活在这里的他直言:“条件实在太苦了。家里老人走了之后,我们才有地方自己搭了卫生间,这才稍微好了一点。”
2018年9月30日,静安区启动张园“征而不收、人走房留”保护性征收后,老满一家很快就完成签约。但因为对张园的感情,以及在市中心生活惯了,夫妻俩特地将新家买在了张园附近的静安别墅。
“现在我们夫妻俩住在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装修得很漂亮。” 郎中英告诉记者,真的很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尽管夫妻俩如今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但还是会经常绕过来看一眼,“就从外面‘张一张’,看看里面变成什么样子了”。
“这里原来是个美甲店,这里是老沈家……”穿梭在焕新的老弄堂,旧时的回忆不禁涌上心头,夫妻二人也用手机拍下了一张张照片,第一时间发到了张园老邻居的微信群。郎阿姨说,今天看到的张园让自己格外惊艳,等张园正式开放后,一定会和老邻居一起回来看看。
修缮后的里弄建筑保留下蕴含上海文化特色的弄堂名称。摄影/应 琛
百年前,这里见证了沪上第一盏公共电灯点亮,第一辆自行车亮相,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亮相,第一次华人公映电影等;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马相伯等都曾在张园发表演讲;拳王擂台赛、赈灾义演、筹款园会、时髦展览等都在张园举办。
百年后,作为上海首个保护性征收“城市更新”项目,张园焕新标志着上海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成果。
近年来,围绕民生改善、城市更新开展的各项工作,充分践行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从清末上海首屈一指的市民花园,到“72家房客”时期,再到如今焕新回归的张园西区的背后,是静安打造“城市更新”全新范本的不懈努力。
一幢一档,倾力还原张园风貌
“尊重”和“用心”是“城市更新”和守护城市文脉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和应有之义。
张园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园内保留有13处市优秀历史建筑、24处区文保点、5处规划保留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迹,在周边高楼簇拥下,形成一片独特之景。
张园修缮的用心之处,连监控都尽可能与建筑融为一体。 摄影/应 琛
自2015年起,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为张园内170幢历史建筑建立了“一幢一档”完整资料库。仅记载原威海路590弄64支弄1号信息的房屋档案就超过了400页。除了建筑概况、房屋信息、基础资料、历史图纸、现状图纸、物业资料一应俱全,甚至还搜集了老居民的照片、采访屋主后人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并附上工艺描述、保护控制建议等。
2018年,张园42栋170幢2053个房间的查勘、测绘、记录、对比、整理、拍摄工作完成,张园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一幢一档”的成片风貌区。如此全方位、全维度记录房屋资料并提出保护控制建议,为后续的保护、修缮、利用等系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做法在全国也属首例。此后,“一幢一档”的方式在静安区乃至上海全市得到进一步推广、深化。
张园的修缮更是在从前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呈现其往日风貌。从一砖一瓦一门窗,到老建筑群墙壁上那些斑驳痕迹,以及屋内原本的布局,甚至每一块特殊花纹的地砖,修缮团队都尽量予以保留或还原。
11月25日,秉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工人正在用砖粉修葺墙面。摄影/应 琛
据介绍,最高峰时有大约1000名工匠和建设者同时在修缮现场。他们中的许多人往往同一时间都在做同一件事——为窗框雕花,或是勾勒外墙的水泥灰塑,又或者在一点一点地打磨天花板上的线脚。
修缮后的里弄建筑不仅完整保留下历史建筑的原貌,还保留下“荣康里”“震兴里”“德庆里”“福如里”等这些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上海文化特色的弄堂名称,让石库门记忆得以传承延续。
融合重塑,打造潮流新地标
对历史建筑最好的留存,是在活化利用中的保护,而对于城市文脉的保护,最好的方式是传承中创新。
基于“海上第一名园”的历史底蕴,张园经过两年的修缮与更新,揭开序幕的张园西区在南京西路众多高楼的拥簇下自成一派,给城市中心的繁华注入了海派石库门的优雅基调。上海张园西区在设计上充分发挥石库门里弄中西合璧的优势,将古典与现代在里弄街区自然交融,业态分布以“东静西闹、沉浸无界”为核心框架,开展东西南北中多元混合的综合性规划。
张园被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摄影/应 琛
东部区域相对安静,未来将设置精品酒店、公寓及创意办公场所,带动片区产业升级。西部区域引入国际顶尖品牌入驻,与丰盛里形成完整的商业界面,为张园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打造中心城区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圈商街。
在张园西区,可谓重奢品牌云集,包括安垲第俱乐部(Arcadia Club),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宝格丽香氛(BVLGARI PARFUMS),BY FAR,迪奥(DIOR),古驰(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酩悦香槟(Moёt & Chandon),而意(RE Bike Museum),法国希思黎(Sisley),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等。未来的张园,将注重“首店”“首秀”“首发”效应,通过体验式、引领性的时尚消费导入,深化海派文化主题,为张园历史风貌保护区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
“海上第一名园”静待市民朋友来见证自己的“新生”。 摄影/应 琛
据悉,张园南北区域分别设置文化演艺中心、潮流中心及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整个地块内还将设置多处公共活动空间,将成为辐射周边市民的文化活动基地。
可以说,张园西区焕新回归成为全新的市民公共空间是对打造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具魅力卓越地标的注脚。不久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在漫步张园中,感受优雅购物、阅读建筑、感知城市的美好与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