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百年后张园将惊艳重启,“海上第一名园”迎来新生
11月27日(本周日),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在时隔百年后惊艳重启,张园西区将率先焕新揭幕。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打造城市样板间的理念,潮流的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赋予一幢幢历史建筑,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功能,安静的老建筑,透出岁月的积淀,“海上第一名园”正迎来自己的新生。
记者今天从静安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7日起至月底为张园西区内测期,12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27日起,公众可通过张园微信小程序预约12月1日起入园。张园西区设有两处出入口,地址分别为威海路588弄(入口、出口),茂名北路258弄(入口)。
张园焕新,提供“城市更新”全新范本
张园地处上海市中心的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园内保留有13处市优秀历史建筑、24处区文保点、5处规划保留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印迹,在周边高楼簇拥下,形成一片独特之景。
百年前这里见证了沪上第一盏公共电灯点亮,第一辆自行车亮相,第一次自行车比赛,第一个室外照相馆亮相,第一次华人公映电影等;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马相伯等都曾在张园发表演讲;拳王擂台赛、赈灾义演、筹款园会、时髦展览等在张园举办。
重新开张的张园既用里程碑般的笔触铭刻了都市文明的印记,又用独创的方式延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唤醒古老建筑的不老灵魂,再现海派石库门的优雅腔调,为焕新城市、焕新生活、焕新生命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城市更新”范本。百年张园新生,除却历史的渊源和怀旧的气息, 最大的意义是今日重生背后的“城市更新”。
一幢一档,点滴心血还原张园风貌
“尊重”和“用心”是“城市更新”和守护城市文脉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和应有之义。自2015年起,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为张园内170幢历史建筑建立了“一幢一档”完整资料库。仅记载原威海路590弄64支弄1号信息的房屋档案就超过了400页。除了建筑概况、房屋信息、基础资料、历史图纸、现状图纸、物业资料一应俱全,甚至还搜集了老居民的照片、采访屋主后人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并附上工艺描述、保护控制建议等。
2018年,张园42栋170幢2053个房间的查勘、测绘、记录、对比、整理、拍摄工作完成, 张园成为全市首个实现“一幢一档”的成片风貌区。如此全方位、全维度记录房屋资料并提出保护控制建议,为后续的保护、修缮、利用等系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做法在全国也属首例。此后,“一幢一档”的方式在静安区乃至上海全市得到进一步推广、深化。 张园的修缮更是在从前的基础上原汁原味呈现其往日风貌。从一砖一瓦一门窗,到老建筑群墙壁上那些斑驳痕迹,以及屋内原本的布局,甚至每一块特殊花纹的地砖,修缮团队都尽量予以保留或还原。
融合重塑,打造潮流新地标
对历史建筑最好的留存,是在活化利用中的保护,而对于城市文脉的保护,最好的方式是传承中创新。基于“海上第一名园”的历史底蕴,张园经过两年的修缮与更新,揭开序幕的张园西区在南京西路众多高楼的拥簇下自成一派,给城市中心的繁华注入了海派石库门的优雅基调。
张园西区在设计上充分发挥石库门里弄中西合璧的优势,将古典与现代在里弄街区自然交融,业态分布以“东静西闹、沉浸无界”为核心框架,开展东西南北中多元混合的综合性规划。西区携手三大顶奢品牌——法国路威酩轩集团、瑞士历峰集团、法国开云集团,通过体验式、引领性的时尚消费导入,深化海派文化主题,赋予张园商业、文化跨界融合新业态, 打造中心城区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圈商街。
东部区域相对安静,未来将设置精品酒店、公寓及创意办公场所,带动片区产业升级。张园南北区域分别设置文化演艺中心、潮流中心及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整个地块内还将设置多处公共活动空间, 将成为辐射周边市民的文化活动基地。
记者:陆锋
责编:吴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