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达·芬奇共进“最后的晚餐”,这场艺术展如何实现“艺术➕”赋能?
步入展馆,穿过“时光隧道”,达·芬奇的第一张画作为展览开篇,一幅幅巨型的达·芬奇作品映入眼帘。
上海南京西路梅龙镇广场4楼,“达·芬奇的人生密码——纪念达·芬奇诞辰570周年大师创意设计还原展”正在这里展出。八大场景主题,融合展品、故事、艺术多种沉浸式形式,深度呈现传奇人物达·芬奇的人生密码。
近年来,“体验式消费”“策展型零售”等新兴商场设计热度持续高涨,许多独具特色和创意的新商业模式、理念和业态层出不穷。如今,在梅龙镇广场举行的这场达·芬奇大展,又将提供如何实现“艺术➕”赋能?
沉浸式穿越500年,和达·芬奇共进“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同时还是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美术、建筑、科技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跨界的完美艺术呈现。
达·芬奇设计的钟表,堪称机械化的装置艺术。展览现场,拨动表盘的刹那,带你回到了5个多世纪前达·芬奇的出生地“芬奇镇”。从那里开始,身临其境感受达·芬奇的艺术人生。
现场还原了达·芬奇最早时期的工作室。在“安德烈·德尔·韦罗基奥工作室场景”中,这里铺满了达·芬奇手稿的工作台,通过光影效果塑造奇幻场景,带领观众近距离地了解达·芬奇的创意与思考。
展出现场根据达·芬奇手稿还原了相关飞行试验模型的“机械鸟的设计初心”,足见达·芬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机械飞行的探索。同时,通过展出实物与LED的结合,也呈现达·芬奇对水运动的研究。
达·芬奇素描名作《维特鲁威人》也被还原展陈,通过画作可以发现,维特鲁威人信奉的人体比例与庙宇甚至宏观世界之间具有可比性的理念,可以令今天的人脑洞大开。
展览还加入了互动体验和沉浸式游戏。现场微调达·芬奇的经典人物画作,通过互动让观众仿若置身意大利艺术小镇。在“最后的晚餐”特别互动区,通过主题游戏,带领观众共同探索科学奇妙乐园。通过互动体验,还能了解这样的“冷知识”:在画《蒙娜丽莎》之前40年,达·芬奇还画过一幅堪称“蒙娜丽莎前传”的《吉内薇拉·德·本奇》,两幅作品遥遥相对,仿佛讲述着大师的艺术人生里的秘密。
“艺术+”为商业体赋能
该展览展期将持续至10月7日,覆盖暑期档、中秋档、国庆档。在纪念达·芬奇这位艺术大师诞辰570周年的同时,也让商场消费者与大师穿越时空进行对话。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吸引了不少原本在逛商场的消费者的驻足。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在商场看展览,感觉比去美术馆更轻松随意,也更接地气。这种不期而遇的氛围感,对孩子们而言,也是更愉悦的体验。”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场正逐步从商品购买场所,转变为集体验场所、引流入口、服务中心、传播场景于一体的公共空间。“通过艺术营销提升当下消费者表达自我、精神愉悦的需求,与消费者实现情感共鸣,同时亦可满足商场多元功能的需求转型,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调性,使其成为艺术美学的载体,并通过有质感的场景演绎方式,解锁更多创新的艺术体验活动,带来更多增值效益。”
此次展览由艺术上海、梅龙镇广场,携手加游文旅、怀正文化、元笔记、酷旅传媒联合呈现。近年来,艺术上海积极关注艺术多元化的运用场景,拓展艺术更广阔的展示空间。上海东浩兰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艺术上海总策展人顾之骅表示:“艺术的表达和展示空间不限于美术馆博物馆,应该以更多样化的方式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触及更广大、更多元的人群。”
顾之骅透露,作为拥有深厚艺界资源的专业艺术服务平台,未来,艺术上海除了在线上数字藏品领域发展之外,也会充分发挥专业的艺术策展和内容运营优势,与商业地产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触发更多流量,通过艺术更好地为商业体赋能共赢。“将艺术由传统的艺术专业空间,带到大众公共空间中,让大众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理解艺术内涵,点亮艺术热情,传递艺术之美,增添城市艺术氛围,有助于构建城市人文环境,促进全民艺术素养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