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双减”新气象: “申时校园”成为育人新天地
15:00-17:00,传统十二时辰中的申时,申城的孩子们在“申时校园”里过得怎样?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立足学校教育主阵地,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积极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品质,不断丰富课后服务的内涵,使“申时校园”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加油站,这也成为“双减”带来的新气象。
“体教融合”让学生“练武习文”两不误
冬奥赛场上顽强拼搏的中国健儿,中国女足在亚洲杯上的完美表现,不仅成为课后服务的育人资源,更彰显上海体教融合、学校体育“一条龙”建设的积极成效。
普陀区根据学校体育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以“适合教育”为理念,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充分借助专业师资力量,开设了足球、射箭、击剑、网球、游泳、田径、棒球等几十种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丰富学生的课后体育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潜能,持续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本届亚洲杯中国女足23人大名单中,唐佳丽、赵丽娜、杨莉娜、张馨4人都是梅陇中学培养输送的女足队员。梅陇中学是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学校、上海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足球、篮球、网球)、上海足球精英训练营基地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学校以女足项目为引领,形成了育德育才的学校体育文化,构建了“基础型、选项型、拓展型、体育俱乐部”四级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校园田径运动会、家校趣味运动会、校园篮球联赛、校园足球联赛”等各类体育竞赛体系,形成梅陇特色体育模式。学校将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及课外活动融入课后服务,为广大学生提供适合的体育教育,扬梅陇体育精神于全面育人的奋斗足迹中。
“双减”之后,闵行三中充分利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优势,引导学生回归户外,参加体育锻炼。这是一支由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女孩子所组成的队伍。她们因对足球的兴趣相聚于此,依托“双减”下学校课后服务这个平台,渐渐将兴趣变成了自己的热爱。
红色精神闪耀校园
“黄浦江,浪奔腾,红色基因永传承。兴业路、兴伟业,难忘前辈和英烈……”15:30,课后服务时间刚开始,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就传出了清脆的快板声和稚气的童音。循音而去,原来是学校“小小讲解员社团”的许慎诺同学和社团伙伴们正在用快板练习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词。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卢湾一中心小学课后服务的这一幕,也是黄浦区“申时校园”的一大特色。
身处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起源地所在区,黄浦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区域红色资源,在课后服务时间推出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社团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红色初心”。
“我们觉得一方面要教授孩子们讲解的技巧,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把讲解稿中蕴含的党史故事告诉孩子,孩子们在听故事、懂故事的基础上,他们的讲解才能更有血有肉,这样才能起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的目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小小讲解员社团”指导老师陈丽丽说。
在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邀请《半小时漫画党史》作者陈磊,为孩子们送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沉浸式“党课”。
在很多孩子眼中,党史是严肃的历史,记录历史也需要严谨的文字,而漫画相对夸张幽默。“用漫画的形式说党史,是对党史读物的一次创新突破,”陈磊说,“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用全新的表达方式呈现正能量的严肃重大题材,这个挑战是非常巨大的。我们阅览了非常多的党史书籍,将伟大、深刻的党史还原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再配上Q萌的漫画人物,让小读者读了还想读。”
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子心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原来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16:00之后的零陵中学校园里,时不时传来稚嫩而婉转的昆曲唱腔,昆曲社团的同学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的带领下,从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学起,领悟昆曲的正确入门路径。
昆曲里优美的唱词、精湛的动作、精巧的服饰等都让同学们为之着迷,小小年纪的她们在上海昆剧院老师手把手的教授下,雅致莞尔,举手投足之间,细细诉说着中国戏曲的渊源流传。
除了课后服务时段的学习,学校还引入系列昆曲讲座,让全校同学们都能深入地了解昆曲六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传播途径及历史地位,为学生打开了探索戏曲之美的大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梁谷音老师曾来到学校观摩了同学们表演《长生殿·惊变》,并示范表演了昆曲代表作《牡丹亭·寻梦》,让学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昆曲唱腔的华丽与身段的讲究,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同处徐汇区的西南位育中学则引进上海越剧院专业资源,组建越剧社团,2021年起更是将越剧学习融入课后服务时段,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出一群小戏迷。课后服务时段,同学们沉浸在这份浓厚的文化氛围里,举手投足,一静一动间,都是风雅古韵。一个唱段演绎完毕后,越剧院的老师都会悉心指点同学们的唱腔,包括起声的咬字、字中的发音、转音的音律。
据了解,为落实国家和本市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有关要求,2021年下半年以来,上海市积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推出了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政策,全面实施“5+2”(每周5个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时)、“作业辅导+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并在经费保障、共享资源、引入社会专业力量等方面形成支持体系。目前,上海市已基本实现小学初中校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全市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133.2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96.6%,约94.8%的教师投入到课后服务,另有包括退休教师和来自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非学科类机构等单位的约1.14万名校外人员参与。同时,为帮助区、校充分对接校外优质资源,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联合上海市培训协会已评选出985门优质素质教育优质课程与活动资源,通过“上海市学生体育艺术科技教育活动平台”向学校教师和学生在线开放,第二轮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征集工作也已开始。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
编辑:李书娥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