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经百年风雨,静安这片老房子得以保护性留存,读懂这里才能读懂上海……
张园里的人搬走了,精美的建筑和生活气息还在。
2021年7月6日,经过精心筹备,“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正式向市民开放。
自2018年启动保护性征收后,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市民可以“零距离”感受这片沪上标志性石库门建筑群。
领略建筑的美。
威海路590弄106支弄2号,精美的木制楼梯。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篇章曾在张园取景,展览也复原了居民在弄堂里看女排比赛的布景。
自2018年启动保护性征收后,首次揭开神秘面纱,市民可以“零距离”感受这片沪上标志性石库门建筑群。
主题展线路图。
有“海上第一名园”之称的张园地块,拥有28种不同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是静安甚至上海的一张名片。
这里曾亮起上海第一盏电灯,上演了上海第一场话剧,开办了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引领了诸多上海滩的第一。
第一站,威海路590弄106支弄2号,具有巴洛克欧式风格的独立式里弄公馆,设计于1928-1929年。巨幅手绘画卷“海上第一名园”,再现清末民初的张园盛景;实物家具与民国画面交相呼应,呈现一个时代的生活写真。
民国时期的欧式室内装修风格。
精美的木门。
入口两侧的椭圆窗,宛如卫士之眼,警觉地盯着外面。
汇集老物件、旧家具,还原20世纪70、80年代张园里居,呈上一场穿越时空的生活体验。
通往二楼的弧形木梯,转角有佛龛。
展览在张园内辟出部分区域,通过真实道具、场景还原以及多媒体影像技术,呈现百年张园的历史变迁与全新征程,让市民从百年张园体验上海城市变迁与民生改善,感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居住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现张园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
底楼的天井。
煤炉、煤饼,还有脚盆、搓衣板。
老地方杀一盘。
糯米粉磨起来。
弄堂里做市面。
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张园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
一条窄弄内,门窗中嵌入LED屏,普通人家的生活得以还原。
“夺冠”中的场景也来源于生活。
老有所乐。
张园作为全市首个保护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项目,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张园的故事丰富多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传播地,是上海城市变迁的缩影地,也是上海城厢生活的体验地,更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展示地。
将来,张园将以“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为理念完成城市更新,建成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城市级地标性区域。
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受热捧,微缩模型展搬进张园,一睹为快。
“百年百印”展也作为重要补充“走入”张园。左为“海上第一名园”,右为“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