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一年级学生“背起书包上学堂”,杨浦区“零起点”执行最好


近日,市教委公布对全市16余万名小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全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在“零起点”、“等第制”的背景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幼小衔接的平稳过渡。
杨浦区“零起点”执行最好
据了解,小学生学习状况调查的样本覆盖全市16余万一年级学生家长,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从家长的视角,了解全市一年级小学生在独立作业、作业完成效率、学校适应、学习愉悦、学业压力等方面的真实感受。
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零起点”在上海17个区县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97.97%的学校不对学生进行排名或变相排名;69.25%的学校不再采用传统的打分方式来反馈成绩;26.89%的学校不再对一年级学生采用书面测验或考试继续知识考查;不过,22.11%的学校布置回家书面作业较多。在政策执行到位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区县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静安区、长宁区。
执行力度与学生状态成正比
把调查的数据结合来看,区县、学校是否有效执行政策与学生学习状态高度相关,其中布置作业的频度、是否设置快乐活动日和学校采取考核评价方式三项,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和快乐指数。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政策执行越到位的学校,“零起点”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校适应、学习兴趣、学习压力、上学愉悦度、上课注意力集中等方面与“非零起点”的学生并无显著差异。但在同样的学习感受背后,“非零起点”的学生在学前付出的学习代价更大。“零起点”的学生同样能很好地跟上学习的节奏,能较快适应小学生活。相反,区县或学校执行政策不到位,学生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就越大。
在“零起点”全面推行的今天,学龄前儿童到底应该发展什么?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夏雪梅博士表示,非认知能力应成为关注重心。从幼儿期开始的大量追踪实证研究都表明,坚持、自我控制、计划性、好奇心等非认知技能都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