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逃印尼十七年 上海乡音警官突 然现身面前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当听到前来抓捕他的民警吐露上海口音时,张某没了最后一丝侥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17年,我始终没有勇气自首,但现在我应该承担责任了。”从今年7月22日开始,公安部部署开展“猎狐2014”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上海公安机关高度重视,马上成立了领导小组。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白少康同志亲自挂帅出任组长,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臻出任副组长。在这项行动中,上海公安机关坚持“因案施策、因人施策”,通过打好“基础信息”、“证据固定”、“科技查控”、“政策运用”、“国际合作”五大战役,有力保障缉捕行动取得突出成效。
行动开展100余天来,上海公安机关已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等14个国家和地区抓获22名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暂列全国第三,提前实现专项行动设定目标。警方表示希望通过媒体,正告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能于2014年12月1日前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同时,也希望在逃境外经济犯罪人员的亲友积极规劝其尽快投案,早日回家。
这些被抓捕的逃犯时间跨度比较大,22名逃犯中出逃时间5-10年的6人,10年以上的5人,出逃5年以上的占总数一半。公安机关用实际行动证明国外不是避罪天堂。
猎狐故事
一时贪念外逃印尼十七年
张某涉嫌金融凭证诈骗案发生在1997年,“那时就是一时贪念”。那年8月1日,在本市某家银行的溧阳路营业所内,张某冒充银行经理,伙同他人以“手拉手”存款短期内即可支付高额利息为名,用一张伪造的“企业存款证实书”将本市某事业单位的一张面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银行本票骗走,并实施转账、提现等行为,造成被害单位巨额财产损失。8月13日是约定的支付息差日,存款单位却未能如期收到高额息差,资金掮客也联系不上,银行亦否认收到上述存款,遂案发。
1997年8月28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短期内就明确了假冒银行经理的张某真实身份。但是,此时听到风声的张某从上海逃亡,经过南京、重庆、成都、广州、北海,最后通过在黑市花费1.7万美金购买的假身份证,从海口机场出境,前往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原本张某还想逃到第三国,但是购买的假身份证在第二次使用时就被发现,他只能先在印尼停留下来。没想到一呆就是17年。
在印尼不到一年,张某随身携带的六七十万元都已经花完,主要是用于购买黑市的假身份证。前6次卖家都说得很好听,但他一次次受骗,直到第七次张某在一个村子里居住半年以后,当地的村长给他办了一张真的身份证。他刚到雅加达一年多里,一直躲在山区,同时学习起当地的语言。1998年发生在印度尼西亚的“排华事件”让案件侦查工作陷入了停顿,侦查员最后得到消息是张某已经离开雅加达,生死不明。而此时张某在印尼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连续两个星期隔三天都要面临警察上门盘查,他每次都要拿出5000元左右来平息。
2011年6月,公安机关排除万难再次联系上雅加达的关系人,得知几年前张某来电称已经取得印尼身份,在巴厘岛从事导游工作,公安机关立即在全球范围内发布“红色通报”,通缉张某。2013年5月,国际刑警印尼国家中心局传来消息称正在审查一名疑似张某的华人,但是当中国警方将张某信息搜集完毕派专员赶赴印尼时,得知张某逃离了监管场所再次下落不明。张某当时是在雅加达,他马上离开,逃亡巴厘岛,并一直在巴厘岛的某家旅行社做导游。
今年7月,“猎狐2014”行动展开,经过为期1个月的紧张工作后,专案组获悉了张某在印尼的新身份及落脚点等信息,8月26日抓捕小组一行四人飞赴雅加达,对张某展开缉捕工作。此次跨境缉捕工作难度非常大,不仅要与大使馆、当地警察局、移民局等多部门联系协调,还面临语言的窘状,“我们会英语,但是他们讲的是印尼地方语,而且他在那里那么多年,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翻译。后来,通过华侨总算找到了一个精通两国语言的大学老师”。9月1日23时许,张某正在旅行社开会时被警方带走,终结了逃亡之路。
瞒天过海“漂白”身份却摆脱不了“猎手”追踪
1996年,金某从客户手中拿了2万美金。这笔所谓的“好处费”并不合法,他也从未使用过这笔钱,但最终因此逃亡14年。他去过美国,后转至加拿大,成功“漂白”身份。今年8月18日是金某44岁的生日,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从温哥华回国。在飞机降落在浦东机场后,他意外地发现,等待他的不是一场筹备已久的生日宴,而是上海警方。
上海人金某于1970年出生,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上海奥的斯电梯公司工作。至1996年,金某已成为该公司销售主管。一家商城需订购电梯,便委托一家进出口公司操作。该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冷某觉得做代理拿佣金,赚的钱太少,便拜托金某制作一套阴阳合同。合同一式两份,编号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金额。交付商城的合同,标明商城需支付购置电梯款150多万美金,而给奥的斯公司合同上则标明出售价格为140多万美金,两者之间的差价是16万美金。16万美金顺利到了冷某的腰包里。为表感谢,冷某给了金某2万美金“好处费”。
金某后来告诉静安警方,因为业绩出色,当年他被选派去马尼拉攻读MBA,公司承担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用。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他最终收下冷某给的2万美金,并带去了马尼拉。但其实他一直没有用那笔钱,学成以后他返回公司成为高管,又把钱带了回来,存在银行里。
2000年7月,上海静安公安分局接到线索,对冷某和金某的犯罪行为立案调查。警方随后传唤金某,其对作案行为供认不讳,并退还2万美金,获取保候审。11月30日,静安区检察院决定对冷某和金某实施批捕。但在检察院批准逮捕,侦查员对金某实行抓捕时,却发现他已经去了美国。
静安警方随后向该公司通报相关情况,公司在美国约谈金某,但金某随后辞职。侦查员又反复联系金某的父母,希望劝说其回国自首,但无果。该案承办员回忆道:“当时金某还没有孩子,和老婆一起去的美国。他曾从美国打电话回来,表达了投案自首的愿望,但最后没有回来。”失去了工作签证,金某在美国申请攻读又一个硕士学位。2004年,受加拿大朋友的邀请,他带着妻子前往加拿大工作,并于2007年获得加拿大绿卡。新的护照“漂白”了金某,他拥有了新的身份。
然而,金某在加拿大的生活并不顺遂,从为他人打工到自己做点进出口小生意,他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楚。金某到案后告诉民警,他在加拿大很辛苦,有3个小孩,大的10岁,老二7岁,老三4岁。老二身体不好,一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他和太太必须轮班,正常的工作也不能做。这也是他一直不能回来的原因之一。而在金某滞留美加期间,2001年同案犯冷某经法院宣判,处2年缓刑。
因为被批捕,且潜逃国外,静安警方通过公安部联系国际刑警组织,对金某发布“红色通缉令”。与此同时,侦查员不间断地和金某父母保持联系,希望他们能够劝自己儿子回国自首。2005年及2007年间,金某打过两次电话回国,两次都是打到公司办公室,他是个传统的人,父母年纪大了,希望能够回到父母身边。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他仍滞留加国。2011年清网行动,案件承办员又跟他父母联系,因有小孩需要照顾,加上又有了新的身份,所以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回头。
其实,在拿到加拿大护照以后,金某曾经利用暑期,带着孩子回国看父母。经过14年的坚持,今年年初,静安警方调查并最终掌握了金某“漂白”身份及此前数次回国的信息,随后即对金某布下天罗地网。
8月17日,金某在加拿大温哥华登机,静安警方在第一时间即掌握了消息。8月18日16时35分,东航MU582航班缓缓降落在浦东机场,上海警方已经准备就绪。飞机降落后,边检人员上机确认其身份,然后将其带下飞机。
对话
“该还的还是要还”
上海市看守所内,从印尼被抓捕归案的今年47岁的张某头发基本上白了,戴一副眼镜,看上去精神不错,说起话来口气温和,思维清晰。
记:你对于现在的被捕是怎么想的?
张:我不请律师,以后一审判了我也不会再上诉,要坐几天牢都不会少一天。我没有自首的勇气,但是有服法的准备。我觉得这就是命,该还的还是要还。我本来想着到六十岁自己回来,六十岁也没有七情六欲,没有私欲了。
记:你当时带了多少钱过去?
张:记不太清了,六七十万元吧。但不到一年就用完了。easy get easy go,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应该是你的,去得也会很快。从魔鬼那边拿来的钱,花在了魔鬼身上。
记:你后来是怎么取得印尼的身份?
张:我前后换了7次,直到最后一个身份才算是合法的身份。我语言不通,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每一个字的后面都是一个骗字。7次换身份,只有最后一次是真的。村长、镇长都有签名的,这个身份只花了2块5不到的手续费。因为我已经在他们村住了半年多,邻居关系很融洽,碰到好人了。
记:逃在外面是什么样的心情?
张:开始很紧张,很害怕。也想到过自己被抓的那一幕,像看电影一样的。大概在五六年前,想得特别多。也想过要回来(自首),但是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就是一直拖着。
记:这么多年和家人有联系吗,家里人有劝过你自首吗?
张:有的,但当时我还是没有那样的觉悟,后来警官告诉我,是没有那样的勇气,我觉得是这样的。我希望坐完牢还能补偿三个家庭。一个是自己的老母亲,这么多年都没回过家,都没好好孝敬年迈的妈妈。一个是我在中国的家庭。那天我跟前妻说要出差,就一走没回去,当时女儿只有6岁。前妻后来申请离婚,法院判处未到庭离婚。最近几年通过微信,和前妻及女儿也有联系。第三个家庭是我在印尼的家庭,被抓捕时,妻子女儿都在雅加达。我觉得他们会理解我,我也希望出去后能好好对待他们。
记:上海民警来抓你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张:当时我们正在开会,商量三天后接待中国来的一个团。这时候两位警官进来走到我边上,他们用上海话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来找你吗?你还记得以前做过什么吗?我一听到是上海话,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