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民生方法论:静安乐龄萌芽“两大工程”守护“朝夕美好”
“一老一小”牵动千家万户,如何守护好百姓家门口的“朝夕美好”?静安区区长翟磊在接受在本台《民生方法论》采访中表示,今年,静安区推出乐龄、萌芽“两大工程”:针对“一老”,持续完善“15分钟乐龄生活圈”;针对“一小”,今年9月,将实现全区幼儿园100%开设托班。请听报道:
昌平路,一条绿意盎然的栾树大道,新落成的曹家渡街道社区食堂就坐落于此。一早,陈老伯坐在外摆位,点上咖啡面包,开启一天的悠闲生活。这一幕让儿子很踏实:“爸爸妈妈都七八十岁了,平常照顾不到,吃饭我要找地方,有了这个食堂之后,上班就不担心了。”
临近中午,社区食堂飘出热腾腾的“锅气”,金灿灿的炸猪排、酱香浓郁的木梳肉……老人和年轻人坐在一起品美食。曹家渡街道办副主任吴梦源介绍,食堂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实现一日三餐的全供应,每天90多种菜品可供选择。开张半个月左右,就已达到62万元的营业额。
“我们专门征询了居民的需求,社区老人就有容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要求,所以我们特别提供了四季养生餐、低糖减盐营养餐。”
食堂一角设置“4:30课后学堂”书吧,在非就餐时段,室内外空间都向市民开放。隔壁就是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社区卫生站,还直通背面的静安区工人体育场,老人打太极、散步消食都方便。翟磊说,静安不断扩大多元助餐服务网,向一日三餐、全年无休、上门送餐不断延伸。
“像这样的‘静邻餐厅’区内已经有111家,日均最大供餐量1.23万客,点位数及供餐量均处于全市前列。做优‘一顿饭’、建好‘一张床’、织密‘一张网’,今年我们在三家区域医疗中心率先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难题。”
在延长路东部幼儿园,沈阿姨把23月龄的外孙送到“宝宝屋”。她已为孩子报名9月开学的托班,将从“临时托”逐渐过渡到半日到全日托,“要适应一下集体的活动,现在我们都坐在外面,慢慢放手。”
2022年,静安率先建成全市首家社区宝宝屋,此后又率先实现街镇全覆盖。在后续调研中,家长们又有新期待,比如希望就近享受普惠型幼儿园的托育服务,托班的年龄能够适当下移,能更便捷获取科学育儿指导。翟磊说,从9月份开始,全区所有幼儿园都将开设面向24-36月龄婴幼儿的托班,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将开设12-24小月龄托班。
“根据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特点,推出弹性时间托班服务和菜单式托班亲子体验活动,支持家长渐进式入园陪伴。”
“萌芽工程”还推出“教·养·医”童馨成长行动。比如,一份“童馨档案”,由医生、教师、家长三方共同来探索,形成全流程闭环式的管理。区早期教育指导研究中心主任林丽说:
“尤其年龄越小,家长对这一块的关注度越高,孩子多少奶量,我孩子现在过敏了,应该注意些什么?家长的养护一定是需要我们教育和医学合并在一起的。”
翟磊说,搭建“方便托”的网络、提高“科学育”的水平,静安以专业力量构建“教、养、医”融合的托育服务新生态。“为婴幼儿打造温暖成长空间,我们要把静安建设成为最适合儿童成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