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新驿站”,城市里的新暖
近来,在不少新启用的邻里中心、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站,市民总能看到类似“暖新驿站”这样的一处小空间。在这些小空间里,饮水机、淋浴间、洗衣机、烘干机、充电桩一应俱全,多种需求均可一站式解决。此举甚暖,也让人不由思考,除了这些“标配”,我们还可以为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做点什么呢?
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快递小哥”“外卖骑士”“网约车司机”并不以人数占优。但他们每天不分白昼黑夜,不畏严寒酷暑,穿梭在餐馆、超市、药店、小区和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各种便捷服务,早已成为众多城市中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既然由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已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对于这个新就业群体面临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我们就不应该视而不见。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网约车司机何以为‘家’?”“总为电量焦虑,外卖、快递配送员安全续航问题如何解?”对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多思考,并积极、主动地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种新启用的“暖新驿站”,是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换位思考、积极为上述新就业群体服务的信号,是社会各界愿意创造更好的条件,为相关群体提供一份应有的人性关怀和理解包容的先声。笔者试以静安区昌化路上一处驿站为例,讨论“暖新驿站”不妨做强这些特色,逐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暖心驿站”——
提供针对性服务。在静安区昌化路上的这处驿站里,基层部门不仅为新就业群体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还力求把他们的社交、文娱需求“一网打尽”。该“暖新驿站”以“三区三站”形式布局,实现了多种功能的融合。“三区”主要利用室外空间,设置文体活动区、绿化园艺区、洗浴充电区。“三站”主要利用室内空间,设置“暖心补给站”“红色加油站”“善治协同站”。其服务的针对性和便捷性从中可见一斑。
体现共建性要求。昌化路上的这处驿站占地约800平方米,曾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留下的一块闲置空间。鉴于周边快递、外卖站点集聚,包括快递、外卖小哥在内的新就业群体有一系列生活需求,街道方面整合区域资源、条块联动、多方共建,“螺蛳壳里做道场”,合力把这处城市“边角料”打造成温馨的“小哥之家”。
彰显延伸性特点。该“暖新驿站”除了提供休憩上网、热饭饮水、手机充电等日常服务外,还提供打印复印、药品食品、雨具工具等应急服务;设置“新”愿墙,听取“新”声,实现“新”愿外,还开展了延伸服务,如定期开展推拿、义诊、理发等服务;夜间、周末时段开设“小哥课堂”,为新就业群体及其子女、家人提供文化、艺术、运动类等公益课程。这般服务可谓关爱有加、温馨备至。
毫无疑问,如此“暖新驿站”不仅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被善待的温暖,也会因此滋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产生想要回报社会的职业情怀、志业精神。
据悉,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已经有了生动的案例。小宋是一家快递企业的站点经理。他发现,江宁路街道辖区一家医院门口的快递经常杂乱地堆放,在造成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会导致快递包裹容易丢失。为此,小宋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了江宁路街道的党群工作者。不久,崭新的快递柜就定制完成并安装到位,在还路面整洁的同时,也方便了外卖员、快递员的投递,助力社区治理步入正轨。
诚然,行业无贵贱,职业无大小,岗位无高低,能够分出贵贱、大小与高低的,只有对待职业的态度和精神,只有钻研技术、提升质量的方法和结果。我们一方面呼唤社会各界继续给网约车司机、外卖和快递配送员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也期待这个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扬“干一行、爱一行,能吃苦,讲奉献”的精神,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服务承诺,用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全社会更多的理解、关爱和尊重,用勤劳的汗水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生动诠释“小骑士、大情怀”的岗位目标、“小服务、大民生”的职业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对街道和社区而言,也不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抓住契机、用好机遇,善于从这个新就业群体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出发,鼓干劲、明要求,转机制、给任务,引导其在“暖新驿站”建言献策。以发挥其走街串巷、熟悉社情的优势,探索“小哥”融入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使其成为交通示范员、文明监督员、平安巡查员、助老服务员和政策宣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