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无心之语,推动这个大流量网络平台完成适老化改造
“‘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挺好,但字体有点小、界面有些复杂、没有语音播报功能,老年人用起来没有那么顺畅。”志愿者的一句无心之语,引起了静安检察院检察官的注意。以此为线索,近日,该院率先探索办理了一起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领域信息无障碍公益诉讼案。
“健康静安”系静安区相关职能部门打造,是一款可以提供预约挂号、医疗费用在线支付、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个人健康档案综合查询、在线咨询家庭医生等公共医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全市33家三甲医院以及静安区属的26家医疗机构等可通过该平台为市民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程就医及健康管理服务。但该微信公众号暂时没有无障碍模式入口,使得部分老年人、残障人士无法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的成果。
启动调查后,检察官随即带队咨询相关专家意见,比对相关无障碍标准,确认该微信公众号不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走访相关职能部门,检察官了解到“健康静安”拥有注册用户高达165万,仅2023年就有49万人次通过平台线上预约挂号、3.3万人次使用互联网医院、2.7万单互联网药品免费配送到家。覆盖面如此广,拥有用户如此多的一款微信公众号,虽然敬老模式已经在使用,但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和推进,网络领域的适老化改造等无障碍建设有待不断改进优化。为此,检察机关与相关职能部门多次积极会商,就无障碍升级改造的必要性与完善路径、如何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就医需求等进行深入交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规定,静安区检察院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对“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进行无障碍升级改造。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书后,截至今年7月15日,“健康静安”微信公众号信息无障碍升级改造1.0版本正式上线,通过优化快捷入口、操作方式、视觉、听觉以及提供在线客服引导等,提升无障碍功能,降低系统使用门槛。
8月,静安区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老年人、视弱人群代表等体验式跟进监督,并将有无障碍需求的用户实际体验作为升级改造是否到位的判断标准之一。“改版后可以快速进入关怀版,界面简约,字体也大,重点功能突出,操作起来方便很多,更适合我们老人使用了。”参与跟进监督的一位老年人说。
之后,职能部门提出对标“一部手机走医院”的数字化就医转型标杆,将信息无障碍进一步“做优”。在后续跟进监督中,静安区检察院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打造了“健康静安”形象IP,计划推出更为优化的2.0版本——基于 AgentGPT 的医疗服务虚拟客服“安安”,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智能医疗管家服务。有无障碍需求的老年人、残障人士可以通过手机与“安安”进行对话,就能够实现门诊预约、数字陪诊、智能客服、预问诊等医疗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