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家乡】从老闸北到新静安的城市变迁
上海,这座东方巨龙的心脏,始终在不断地跳动着,推动着时代的脉搏。作为一个出生在上海原闸北区的居民,在这段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有一个特别的时刻值得我铭记——那就是闸北区与静安区的合并。这不仅是行政区划的一次简单调整,更是一段城市融合与共生的旅程。我出生在闸北的一个普通家庭,那时候的闸北,是上海的工业基地,也是许多工人阶级的家园。这里的街道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老工厂的烟囱高高耸立,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工业辉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闸北也逐渐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机遇。2015年,闸北区与静安区宣布合并,成立了新的大静安区。这一决策,不仅为两个区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并后的新静安区,既有静安寺的繁华,又有闸北的厚重历史,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韵味。在这次合并中,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原本的闸北区开始了大量的旧区改造,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旧的住宅区得到了翻新,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交通网络也得到了优化,地铁线路的延伸使得新静安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新静安区的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闸北的历史遗迹得到了保护和利用,一些老厂房转型为文化创意园区,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和创意人士的入驻。静安寺的文化底蕴与闸北的工业历史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让新静安区成为了上海的文化新地标。
在经济方面,两区的合并也为彭浦区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彭浦地区的商业环境的改善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彭浦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新静安区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了多个科技园区,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其中,彭浦镇的市北高新“云立方”作为两区合并后的一个标志性项目,不仅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也是科技创新和商业环境改善的集大成者。市北高新“云立方”位于彭浦的心脏地带,是一个集研发、办公、商业和居住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园区,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市北高新园区“云立方”
目前,“云立方”以其先进的科技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初创企业入驻。这里,企业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支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人才引进,从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技术进步。“云立方”作为两区合并后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代表,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引领着彭浦地区经济的未来发展。
同样,城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新静安区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城市的现代化更新;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都是新静安区需要面对的问题。以笔者居住的静安区彭浦新村地区为例,作为老旧小区,长期以来居住在老旧住宅楼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面临着爬楼梯的艰辛,频繁的楼梯攀爬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彭浦新村街道组织了小区电梯加装工程,在居委会干部的紧密合作和不懈努力下,这项惠民工程不仅解决了居民出行的难题,更为彭浦新村这个老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彭浦新村1223弄居民楼加装电梯工程的完工实景
随着小区内电梯的陆续投入使用,小区居民们终于告别了长时间以来的爬楼梯之苦。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这种改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老年居民现在可以轻松地享受上下楼的自由,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小区电梯加装工程不仅展示了彭浦新村社区的现代化进程,又深刻体现了街道对居民福祉的关怀,尤其是对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者的特别关照。
从老闸北到新静安,这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的变化,更是一段城市融合与共生的旅程。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我相信新静安区将继续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作为一名见证并参与家乡巨变的一员,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大静安区。
(供稿单位: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