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静安团区委——“青春治立方”:“寓”见现代化城区建设
上海正着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为进一步缓解青年租房需求压力,帮助解决好青年人的租赁需求堵点、痛点和难点。静安团区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延伸团工作触角,积极走访区内长租型青年公寓,聚焦在长租公寓以及保障性租赁住房中,通过筹建青春公寓积极探索“青春治立方”——党建引领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新模式。为静安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区建设新样本、基层治理思维创新和方式创新提供“青年模式”与“青年方案”。
加强组织架构建设,增强党建引领支撑
街镇团(工)委书记驻点青春公寓。夯实党建引领是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石。在青春公寓内推进青年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静安团区委坚持"区团委主导,街镇团工委驻点,青春公寓积级参与”的模式,青春公寓辖区所在街镇的团(工)委书记作为驻点干部,深度参与青春公寓建设和服务。一方面保障党建引领在青春公寓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明确“弘扬党的宗旨+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指导思路,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另一方面延伸团工委的触角落到租房青年身边,更真切地发现青年需求,更贴近地找到青年痛点。
组建安居人才联谊会沟通机制。畅通对话渠道是推动青年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畅通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渠道,积极搭建静安区安居青年人才联谊会。参照街镇治理网格化的形式,让青年为自己居住空间服务,让青年为参与自己居住空间共商共建共享。打通青年沟通、联建的渠道,不断加强物业、居委、房管、业委会等多方代表的联系和交流,汇聚行业青年骨干力量,为青春公寓持续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加强指标体系建设,做强共治共享机制
持续完善青春公寓标准体系。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是青年依法依规有序参与的重要保障。作为全市青春公寓建设的“试验田”之一,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静安团区委围绕“我为青年办实事”的初衷,探寻青年聚集的居住阵地,不断搭建青年租房优惠渠道,帮助青年精准解决实际住房需求,已在青年群体中获得广泛好评。为进一步规范青春公寓建设工作,完善青春公寓建设标准,静安团区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率先构建和推出“青春公寓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青春公寓共商祝制。基层治理平台支撑是锻炼青年参与能力和促进青年参与治理的重要方式。在推进青春公寓建设过程中,静安团区委对原有公寓负责人、居住青年、街镇团口负责人、属地民警等多方青年逐步培育和引导,组成共同协商处理租住问题的“家委会”。在党建引领下激发和汇聚青年集体智慧的同时,调动大家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和责任。
加强青年人才共育,扩容青年人才储备
增强青年参与基层治理意识和能力。鼓励租房青年积极打破传统思维,倡导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加大租房青年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参与素养的培养,组织租房青年参与静安共青团“团青骨干训练营”,包括参与基层治理必需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党建引领,租房青年在遵守法律法规、公共道德、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积极参与青春公寓公共事务,自觉维护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合理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升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效。
构建青年参与基层治理人才梯队。围绕区委中心工作,立足静安区域发展和对建设多类型、梯队人才集聚区建设的需求,发挥党建引领的资源优势,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效的形式,在发现、举荐、选树上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积极挖掘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有热情、有担当、有思想的租房青年,将其纳入“上静青年”青年人才蓄水池中,聚焦青年人才的参与基层治理培养和成长发展,提供阶梯式成长路径以及支持服务,进一步厚植静安人才高地建设,为党育人、留人,实现“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
加强青年服务配送,跃升管理服务能级
积极配送乐活青春—静安青年服务计划相关活动。通过进阶式活动和陪伴式成长,围绕青年集聚的时间,配送午间乐活减压、夜间成长赋能、周末亲子共育等相关系列活动,聚焦租房青年医疗健康、教育学习、家庭情感、婚恋交友等需求,整合区属、区域及社会企业资源,对接静安白领驿家服务体系,打造线上+线下互动式服务体验,解决青年的后顾之忧。
倾力打造青年人才驿站。联合区域化团建单位,青联、青企协会员单位等多家团组织,定制人才“+U”包。既包含青春公寓推介折页、入住人口登记指南、静安文旅地图等安居实用攻略,又有洗护套装、充电宝等满足青年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让来沪青年尽快了解静安、融入静安。联合静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联合打造首次免租14天的暖心第一站,满足广大青年人才来静安求职就业期间的临时住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