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590所中小学校师生用上数学教学“三个助手”
2月19日,上海中小学进入春季新学期。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上海市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已有590所学校、7691位教师,95109位学生用上了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以及作业辅导助手(简称“三个助手”),可以更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上海市数字化升级赋能基础教育。依托上海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研发“三个助手”,融入数字教材、“空中课堂”视频课等优质资源,努力创新教学场景示范应用。据介绍,目前,26个学科段已经建成上线2168课时13458个资源,累计编制了24753套配有学习指导的配套练习与跟进练习,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
为保障基础环境,上海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敦促运营商优化技术,根据区、校需求制定校园网络升级方案。通过专项经费投入、生均公用经费使用等途径,探索配置终端的有效办法。例如,青浦区确保经费投入,建设数字化专属通道,具备独立宽带出口、专用无线设备、升级安全防护等举措。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等学校每位学生都拥有学习终端设备,上海市曲阳第四小学也为3-5年级每位学生配备了学习终端设备。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师生使用教学助手在数学课上有效互动
宝山中学学生借助学科互动工具搭建结构模型。 受访学校供图
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上海市区教研、师训、信息化等部门密切配合,仅市级层面就组织了近100场各类培训、展示、研讨活动。徐汇区创设作业应用、大单元教学等10个新型教与学应用场景,通过技术智能分析学生的学情,重现学生思维过程,激发学生深度思维,增强教师大规模实施因材施教的能力。宝山区聚焦优质资源建设、智适应学习系统研究、智慧同侪课堂建设、教师数字画像研究等,创新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数据驱动的教学改进、智能教学的流程再造、技术赋能的生涯发展,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静安区确立“数字加持、教学相长、众行致远”的区域愿景,以项目化运作促进团队协作,使得教研由层级逐步转向扁平,课堂显现优化组织方式、共享学习数据、突出关键能力培育、促进个性化教学的特征。
上海采用“面上拓展”与“点上深化”相结合的策略,逐步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全市已建设35所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其中包括18所初中薄弱学校。“三个助手”进入常态应用,促进了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据悉,2024年,上海将继续扩大中小学试点范围,建设整体试验样板校。通过积极探索教学资源优选机制,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加强理念引领与需求驱动结合,持续优化升级教学系统与“三个助手”,保障环境与实践推进相结合,总结提炼数字化课程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变革新样态,切实发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