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220万学生迎龙年新学期,开学首日鱼跃龙门“玩”起来
嘉定区安亭小学的学生们喜迎开学
开学啦!今天,全市220万中小学生和幼儿在欢天喜地中回归熟悉的校园。记者走访时看到,开学首日,各色传统文化活动“走进”校园,开学第一课也不见了严肃的语数外题目,取而代之的,是在游戏和科创项目中习得新体验、新知识。告别卷子和分数,龙年春季新学期让师生喜气洋洋。
熟悉校园,一派龙腾虎跃新气象
送彩灯、写对联、跨龙坎、韵文化……开学首日,宝山区罗南中心校精心设计了集劳动、德育、艺术为一体的特色活动,送给孩子们一个满载着文化韵味、创意无限的开学典礼;在庙行实验学校的主干道上,身着汉服的学子们化身古代学童,向走进校门的同学们行“揖礼”,送上新年祝福;青秀城幼儿园邀请专业舞狮队迎接幼儿入园,而孩子们也在操场上将祥龙舞得栩栩如生……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学生们与老师、同伴再聚首,新学期在笑声和拥抱中拉开序幕。
宝山区罗南中心校精心设计了开学活动
巧手制作,“龙”味更浓!在行知实验中学的门口,由学生亲手设计的龙形吉祥物泷泷和荇荇向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师生挥手致意;上师大附属宝山经纬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写福字、贴福字、剪窗花,学生们“展”出、“写”出、“剪”出龙年中国味;宝山区二中心小学将开学第一周设为春节国潮周……校园中满满都是新年的热闹气氛,新展望,新气象。
思言小学的学生敲响“龙年鼓”。
鼓声洪亮,击鼓奋进。今天上午,奉贤区思言小学敲响“龙年鼓”,送来新年的祝福。学校大厅里,小队员们设立手工摊位,现场展示龙头帽的制作过程,为大家送上“好彩头”,孩子们也在大厅跳一跳,摘取自己的“好彩头”。“戴龙头,当龙头”,正式开启龙年新学期。
闵行区实验小学师生开启龙年校园生活。
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门前鼓点声声,龙腾喜悦,热烈欢迎孩子们的到来。学生们或身着唐装汉服,或头戴龙元素帽冠,或手提龙元素文创作品,接过老师们赠送的装满祝福的新年红包,开启龙年校园生活。
一师附小的学生摸高祈福。
静安区一师附小的学生,一早变化身“摸高跳跳龙”,在进校时选择德、智、体、美、劳中的一副对联,摸高祈福,寓意新学期鲤跃龙门。每位同学收到不同寓意的红包,笑脸洋溢在他们脸上。书法班的同学们还现场书写“福”字,赠送给每一位同学,表达对彼此的真挚祝愿。
上师大滨江实小和平凉路第三小学热闹的开学活动
开学首日,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滨江实验小学的校门口热闹极了。学生们手拿自制小锦鲤,跨过喜庆的龙门,预示新学期,希望自己鱼跃龙门,学业有成。操场上,学生们争相参与有趣的寻“龙”记活动。跳房子,跳圈圈,“活力龙”在趣味游戏中感受弄堂游戏的快乐。据悉,上师大滨江实小和平凉路第三小学为学生们发放新学期含有龙年元素的小礼物、头饰和挂件,让学生在新学期第一天,拥有美好心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念。
在金山初级中学,舞龙、写龙福、剪福纸、龙年拓印、投壶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民俗游戏让同学们在这特别“年头上”的开学日感受到年味,也体验到了浓浓的民俗文化魅力。“步入校园,迎面是舞动的龙,花纹精美的剪纸,形态各异的福字,同学们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与伙伴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新的一学期,希望自己超越自我,勇往直前;也祝愿大家福气满满,好运连连。”金山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苏晨毅说。
金山初级中学展示学生的特色作品。
“漫步”上海,追寻城市变迁足迹
开学首日,上海市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70多岁的彭浦机器厂退休职工李爱华,她的孙女淦昊楠是该学校一年级学生。当得知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彭浦机器厂原址上,将修建起大宁国际学校新校址时,李奶奶激动不已:“今后每天接送小孙女上学,还能在自己工作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给孩子们讲讲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真高兴啊!”
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迎来特别的“客人”。
新学期,通过City Walk的方式让学生和家长一同了解生活的城市,将成为大宁国际学校师生们学习体验的新方式。作为静安区开学第一课,今天,静安区教育局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一同发布“红色静安”研学项目菜单,以及“红色静安,一馆一路践初心”City Walk路线图。“我们要让学生与身边的生活发生链接,知道自己的城市、生活的社区历史,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人、热爱学校和祖国的深厚情谊。”杨扬说。
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的开学第一课。
城隍庙、江南造船厂……黄浦区星光幼儿园的各个教室,在开学首日摇身一变成了上海的各大地标。
黄浦区星光幼儿园的“我和上海一起前行”主题迎新活动。
围绕上海的城市变迁,老师们设计了十个沉浸式体验馆,通过主题游戏、AI技术、参观体验互动、小主播讲解等形式让幼儿跟随老师穿梭于上海的弄堂、书店、照相馆、造船厂……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愿望。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开学首日热闹非凡
作为开学第一课,杨浦区打虎山路第一小学的学生和导师一起开展“学科多有趣”为主题的学科游戏活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和导师一起做游戏、学技能,畅谈心愿,互送祝福。校长杨莉俊介绍说,新学期的第一周是开学适应周,学校倡导“慢慢来,重温习,小步走,共成长”,学校将组织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第一课、卫生健康第一课、劳动第一课、行规礼仪第一课、传统文化第一课(庆元宵),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交大附属浦东实小学生折纸迎新。
交大附属浦东实小的学生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少年宫纸行千里课,由杨老师和折纸小达人们一同教大家折一折霸气的小飞龙,一只只霸气的小飞龙“飞”上板报,带着力量与勇气,携手并进,共同迎接挑战。
虹口区 鲁迅初级中学学生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迎来开学第一课。
“畅游”古今,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新学期首日,对于虹口学子而言,格外与众不同。今天上午,部分虹口学子走出校园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在古籍中探寻中华文明,以“阅读半日课堂”的崭新形式,迎来别样的开学第一课。
虹口区丽英小学学生在上海图书馆东馆迎来开学第一课。
“每一首唐诗宋词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动人故事。”鲁迅初级中学语文老师张亚昀的一席话引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在上图东馆的阅读推广区,学生们带着好奇翻开了《诗意人间》一书。随后,该书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古籍所所长方笑一登上讲台,带着学生跟随诗歌发展脉络,从文学、美学、史学、哲学等不同角度去解读一首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诗词。《礼记》《尚书》《论语》《周易》《正蒙》《左传》……在另一侧的馆藏精品馆内的“何以中国古籍新展”展区,丽英小学五年级学生跟随着上海图书馆的杨雪薇老师,通过对一册册古籍的了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幼儿在体验舞龙。
如何让幼儿从小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开学第一天,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特色新春民俗活动,在满是年味的欢声笑语中和孩子们共同开启新学期的新篇章。操场上,伴随着隆隆锣鼓声和欢呼声,一场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表演带着小朋友们在福气满满的氛围中身临其境感悟非遗文化的独特风采。教室里,写福字、剪窗花、写春联……老师引导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表达对新春的期盼。据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介绍,开学第一周中福会托儿所安排了包括舞龙舞狮、民间游戏体验、民俗美工制作、元宵游园会等传统民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活动中全方位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幼儿在体验民俗活动。
“中国人为什么自称龙的传人?”寒假期间,卢湾中学的学生开启了“寻龙记”的项目学习。在今天的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原创的诗歌、短视频、绘画汇报了寒假学习成果,向大家呈现了“龙”这一经典符号承载着的美好寓意、文化情感和精神力量。老师们则以闪电演讲《卢湾“师者”说》分享了各自以实际行动践行“龙的传人”的生动故事。
卢湾中学学生在讲述龙的故事。
科创“上新”,激发学生更多思维火花
嘉定区开学首日科创味道浓厚。
嘉定区的开学首日科创味道浓厚。为了给学生们编织当科学家的梦想,安亭小学在开学第一天的游园活动中,结合“汽车总动员”综合课程,设计了竞速小车、机甲大师、卡丁车体验、车辆模型制作等活动。通过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让老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为拓展课堂阵地的同时带来焕然一新的体验,拓展科学教育的全新边界。
海华小学上新“小海小华科学院”系列课程。
新学期,黄浦区海华小学的课程也上新了!为“孵化”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学校成立了由10个研究所15个课程组成的“小海小华科学院”,旨在将让学生通过这一全新课程体系,在多样化的真实情境中,开启一场场科学体验之旅,点燃科创火花。在地理研究所中,学生们通过品尝酸甜苦辣的各地美食,主动探索美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物理研究所中,大家通过动手实验,了解空气的奥秘,挖掘空气的无限能量……据海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菊介绍,为了让科学教育在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中变得可感、可触,本学期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小海小华科学院”课程,带孩子们走出校园,去天文馆、海洋馆等各类科技场馆去看科学,学科学,体验科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