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居民“一站式”配药网络,调整优化药品供应目录!静安区互联网医院云药房配备药品已达1200余种
新年伊始,家住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居民董阿姨收到了来自社区“互联网医院”配送到家的必备药品。静安区多措并举完善社区药品供应保障,构建居民“一站式”配药网络。特别是让大数据“开口”,建立起静安区内各医联体自己的慢性病、常见病处方集目录,医联体成员单位再以此目录为中心,结合辖区居民用药需求,扩充本地药品配备、调整优化药品供应目录。
互联网医院云药房配备药品已达1200余种
董阿姨患有慢性心功能衰竭,经三级医院专科诊治需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进行维持治疗。作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的慢性病患者,董阿姨首先想到的便是自己“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以基本药物为主,限制了自选药品品种比例,社区并未配备董阿姨的药品,这可让老人犯了难。
董阿姨来到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门诊寻求帮助,家庭医生和临床药师指导,董阿姨尝试通过社区互联网医院完成在线复诊配药-医保脱卡结算-处方在线流转-药品出库配送-物流追踪入户,不仅解决了配药“难题”,同时也为医保统筹基金节省了支出。
静安区卫生健康委透露,依据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原则和本机构疾病治疗特点,形成《静安区区属公立医疗机构供应使用药品汇总目录》。在此基础上,以用药大数据分析,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建设完善用药衔接。
与此同时,多渠道药品目录互补,解决患者配药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对于患者需求量小的药品,通过与社区药房合作,实现电子处方流转,不再受取药点限制,为患者配药提供便捷。
通过区域同质化发展与建设,借助“健康静安”惠民就医微信公众号平台完成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二级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并通过互联网医院“云”药房目录拓展,初步形成线下线上一体的药品保供机制,目前互联网医院云药房配备药品已达1200余种,2023年累计开具互联网医院处方27449张,总金额465.7万元。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调剂,结合区域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静安区南部医联体为试点,开展区域内门急诊前置审方平台建设,目前23家区属医疗机构均已完成部署。利用信息监管平台和有关信息软件预警机制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师的处方行为,提升处方调配事中事后监管水平,加强处方点评制度,持续促进合理用药。
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辐射带动下,进一步提升基层药学服务能力,2023年实现社区医学服务门诊全覆盖建设,对辖区老年、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联合用药患者开展用药指导。
推进慢性病健康管理路径
静安区现有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辖区97.8万常住人口,老龄人口占38.7%,各类重点人群29.4万。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静安区卫生健康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多措并举,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供应。
静安区依托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开展区域内慢性病人的预防、诊疗、康复和护理一体化管理。在原有5个慢病基础上,新增压力性尿失禁和慢性眼底病变2个病种,以临床诊疗为核心,以卫生信息化平台为支撑,与慢性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相衔接,建立全程、易操作、可量化评估的工作规范,不断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同质化。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三级医院用药目录衔接,逐步统一医联体内慢性病用药目录。
为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团队与养老机构对接联系机制,静安区也在着手构建衔接‘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场所’的新型医养康养服务体系,以全面提升老年人医养服务质量为目标,探索试点“五床联动”服务模式。2023年为签约的43家养老机构累计提供上门巡诊服务4976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