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揭晓:强化“三医联动”,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宣传效果,营造全社会关心医改、支持医改、参与医改的氛围,深化健康上海建设,“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12月29日,第六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揭晓。
图片来源: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今年的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联动”车轮转动起来,让医院进得了好药、让医生开得出好药、让患者吃得起好药。如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一清单、两优化’,全力服务创新药品上市”,积极推动本市创新药研发及上市申报,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8个品种上市,名列全国前茅;2022年本市共获批1类国产创新药4个品种上市,位列全国第一。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则完善上海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满足市民多元化保障需求,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推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上海市医疗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挖掘优势病种创新支付手段,促进中医药普及”,选取中医骨伤科等优势病种,实行按疗效价值付费,首批试点涵盖22个病种,全市22家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其中。
静安区“完善药品配备供应衔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通过优化延伸处方、强化互联网医疗平台功能,扩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范围,为保障社区用药提供补充渠道。目前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家二级医院已完成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宝山区医疗保障局“‘医保e助’疏堵点,‘免申即享’解民困”通过拔除“数据烟囱”,让有“温度”的民生项目,实现医疗救助“零申请、零材料、零跑动”,自运行以来,全区35.05万笔救助业务不再手工核对发票,6479.84万救助资金精准、及时发放,政策的温暖传递到30632人次困难群众手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让‘专利’走向市场,构建公立医院成果转化全流程管理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以高价值专利为核心,向前覆盖专利挖掘与布局、向后延伸到转移转化”的管理机制,鼓励院内发明创造和新产品研发,以临床问题结合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有目的、前瞻性地开展专利分析、专利布局等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盘活知识产权”,早日将医务工作者的专利转化落地形成可使用的新药新械,提升医疗水平,为患者尽早带来更多福利,最终实现成果转化“凤还巢”,让医疗专利变患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