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晨气温探底,上海市区最低温将降至-3℃,郊区低至-7℃ “王炸级”寒潮下的温暖守护
申城气温不断探底,最低气温预计出现在22日早晨,市区最低-3℃左右,郊区-7℃到-5℃……“速冻”模式下,为“老宝贝”们做好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保暖措施,为户外工作者递杯热姜茶,为晚归的乘客准备好免费接驳专线……寒潮下的申城,处处涌动着温情。
助餐点 送餐设备能加热、能保温 热饭热菜送到老人手里
“陈师傅,饭来了!”“这么冷的天,谢谢啊,侬路上慢点啊!”熟络的招呼声中,送餐员孙师傅将午餐递到居民陈老伯手中。打开餐盒,干煎鲳鱼、红烧肉糜豆腐、地三鲜、炒素,看着冒着热气的餐食,陈老伯连声点赞:“天气冷,吃上这样热乎的午餐,心里也是暖乎乎的!”
天气寒冷,如何让老人吃得更有温度?最近,静安区静安寺街道为辖区内所有助餐点的配餐台和送餐车进行了恒温设备改造,以确保这份乐龄餐送到老人手中时还是热乎的。
上午9点,在静安寺街道乐龄家园胶州站点,工作人员正忙着将餐食装进餐盒,盖上餐盖后,有序地码放在一块多功能电热板上。据介绍,这块定制的触摸式多功能电热板可以进行定时、预约等操作,还具备自动恒温功能,保证放在板上的餐盒不会变凉。站点门外,送餐员熟练地打开不锈钢保温加热送餐箱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在60℃。待加热一会儿后,再将打包好的餐盒裹上保温层放入箱中。
“我们这里很多都是老小区,弄堂又深又窄,送餐师傅从9点半开始配送,一般要一个半小时,送到最后几客饭时,饭菜就有点‘温吞’了。”静安寺街道老龄工作负责人施晓阳介绍说,经过多次研讨和征求意见,街道最终决定为所有站点配餐台和送餐车配备恒温设施。
目前,辖区内每天配送助老餐1000多份,其中选择送餐上门的老人超过一半。在辐射11个居民区的7个乐龄家园站点,街道为各配餐台及9台送餐车全部配备了多功能电热板和不锈钢保温加热送餐箱,从配餐准备到送餐上门,全程保持在60℃的恒温状态,让老人暖胃又暖心。
日间照料中心 提前开空调 每天量血压“老宝贝”的健康最重要
中午时分,走进黄浦区方浜西路上的豫园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位于一层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里暖意十足,92岁的张阿婆正和几位老姐妹一起吃午饭。餐后,老人们围着大餐桌散起步来,散完步,大家围坐在沙发上“嘎讪胡”。“我们天天来的,这里就像家一样,还有画图、唱歌、读报等活动,工作人员每天给我们量血压,带着我们一起做操,又暖热又开心!”家住老城厢的余阿婆坦言。这些天寒潮来袭,中心工作人员一早8点多就将空调开启,保持在25℃左右,虽然老人的家都离得不远,但中心提前给老人一一送上绒线帽、厚围巾、厚袜子,提醒老人注意保暖。
在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华阳福苑长者照护之家及日照中心在寒潮来临之前就对所有的供暖设备、消防设施、门窗等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其能正常运行。在饮食方面,位于中心内的社区食堂特地准备了高营养的食物,以确保老人们摄入足够的能量。此外,工作人员还配备了足够的保暖衣物和热水。除了生活上的照顾,该中心也关注老人们的健康变化,定期监测体温、血压等身体指标,并根据医嘱,每日定时提醒有慢性疾病的长者及时服药等。室外天气寒冷,工作人员便组织大家在室内活动筋骨。同时,积极关心老人心理状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工作人员会立即采取措施,以确保长者的健康和安全。
环卫站 “流动姜茶”送到一线给环卫工人捂捂手暖暖身
清晨5点多,天还蒙蒙亮,在户外,体感温度还不到0℃。在上海南站的广场上,几位环卫工人已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班长准备好了姜茶,我们每人都喝了一杯,热乎乎的,干活都有劲了!”正在清扫的李琴笑着说,为了保暖,大家穿上了新发的加厚版冲锋衣,背上贴了暖宝宝,鞋上装了防滑条。
李师傅和同事们所负责的上海南站区域,面积分散,客流量大,除了清扫道路,他们还要清洁1100多个扶手栏杆、400多把座椅、300多块公交站牌、30多个废物箱、4座公厕……“公司提前发放了御寒的冲锋衣、手套、暖宝宝,也备了红糖姜茶,每天开工前都冲好了,装在保暖桶里。”晶众环卫分公司南站女子清道班负责人唐为娟告诉记者,装有姜茶的保暖桶还会放在清扫车上,流动地送到一线工人面前,冷了就倒上一杯捂捂手,喝下一杯暖暖身。
据市绿化市容局介绍,重量级寒潮来袭,全市环卫一线作业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做好严寒下的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作业。为了呵护一线作业人员,除配备口罩、手套、雨鞋、反光背心等必要的防护用品外,也为他们提供暖宝宝、红糖姜茶等御寒物资。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 提前开门 备好热茶 骑手可以进来歇歇脚
在常熟路上的静安寺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开着热空调,美团外卖骑手郭师傅拿着一盒牛奶正喝着。“路过这里来借用下厕所,看到这里有热水和姜茶提供,工作人员还递给我一盒牛奶和一瓶果汁,真的挺暖心的。”郭师傅说。
站点负责人耿女士告诉记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每天9点正式营业,但为了照顾户外工作者,中心7点半就开门了,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都可以进来歇歇脚、喝点热水。
大降温以来,站点每天都会在保温桶里提前备好热水,旁边放着姜茶、茶包等,供大家取用,常备的微波炉可以热饭热菜,充电设备可以充电,里间的母婴室也配备了大型饮水机,可以接热水。“地方虽不大,但每次来这里,感觉像是到了家里,有啥需要,工作人员会主动提供帮助,这么冷的天,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环卫工人张师傅笑着表示。
公共交通 虹桥枢纽开通6条免费应急公交专线
寒潮天气,部分列车、航班可能会出现晚点的情况。记者了解到,为做好虹桥枢纽大客流服务保障,目前,闵行区6条应急临时专线已准备就绪,作为夜间公共交通停运后的补充保障措施,有序疏散大客流。
据介绍,6条公交免费应急临时专线分别前往莘庄、九亭、桃浦新村、徐家汇、人民广场、中山公园。目前,20辆车已经在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准备就绪。相关部门表示,10名驾驶员、6名管理人员驻守现场,随时开展应急接驳任务。
■医生提醒
尽量室内锻炼 滋补要有“度”
寒潮来袭,天气寒冷,老年人还需多加小心。浦东机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主任医师乔慧洁表示,气温下降容易导致支气管哮喘、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等发作,老人需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尤其应注意血压的自我监测。出门在外要特别注意戴好围巾、帽子和口罩。
在近期诊疗的过程中,乔慧洁发现,不少老人喜欢骑自行车买菜、看病等,“寒潮期间,老年人最好不要骑车出门”。乔慧洁建议,有早锻炼或晚锻炼习惯的老年人可以将锻炼时间改在午后阳光充足的时间段,或将户外锻炼改成室内锻炼,比如八段锦等就非常适合老年人在室内练习。
气温骤降,居家的老人应适当摄入温热水,饮食方面荤素搭配,可适当摄入一些母鸡汤、生姜茶等,不过,“冬季要大滋大补”的说法可能并不科学。乔慧洁提到,很多本地人喜欢在家制作厚厚的“羊膏”,认为是大补的佳品,寒冬季节摄入一些温补的食材固然很好,但做法上更推荐清爽的煲汤或红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