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年配送740课时让11000人次受益 静安区这个社区让教育变得很友好
图说:教育友好社区合作课表成果展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厅拉开帷幕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
跟着非遗剪纸传人学剪纸,唱一唱我们上海小囡自己的沪语童谣、与伙伴一起阅读城市建筑……近日,“悦享课后美好时光 共绘江宁幸福地图”教育友好社区合作课表颁奖典礼暨成果展开幕式在江宁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江宁路街道和静安区教育局合作共创教育友好社区,2年间已配送了740课时进校园,让11000余人次的学生受益。今年,江宁路街道又推出“悦享课后美好时光 共绘江宁幸福地图”六大线上短视频征集活动,助力“三段式”课后服务再升级。
课程覆盖三大类别
去年,静安区教育局与江宁街道合作,在“悦享里”综合素养共育领域,推出《江宁启航》“社区合作课表”,助力“三段式”课后服务再升级。记者了解到,2年中,社区合作课表不断根据中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成长特点调整、增加,目前配送的课程分为“人格与修养”“人文与艺术”“运动与健康”三大类别,包含心理解压小游戏进课堂、沪语与沪语童谣、朗诵与主持、艺术与美、口才艺术、音乐剧表演、少儿体适能、青少年体适能、桥牌启蒙、国际象棋启蒙等课程。
上海市第一中学的张纪轩在此次颁奖礼上获得了“非遗传承达人”称号。他说:“我是在学校第一次接触到传统剪纸的,此后就爱上了这项传统文化。很高兴看到传统剪纸文化能被更多人了解,也很自豪自己如今能作为非遗小达人助力非遗的传承和延续。”
像张纪轩这样受惠于合作课表的学生还有许多。江宁路街道和静安区教育局共同研发了《江宁启航》活动手册,这是一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的好教材。《江宁启航》校社联动沉浸式体验课程坚持“一校一方案”的实施策略,每个学校都把《江宁启航》校社联动课程纳入到学校课后服务体系之中,形成了校本化的实施思路,组织的活动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
比如,上海市静安实验小学以“红色记忆”为主线,组织学生参观中共中央秘书处后排成舞台剧向全校公演、参观聂耳故居制作海报学唱卖报歌;上海市静安区西康路第三小学把社区篆刻专家请进校园,与教师共上《黄葆戍》一课;上海市五四中学和上海市时代中学将《江宁启航》校社联动课程与非遗鲁庵印泥及学校原有《老洋房的故事》相联系,丰富了原有课程的内涵。
图说:静安区教育局与江宁街道合作推出《江宁启航》“社区合作课表”让学生受益
“请进来”到“走出去”
今年年初,江宁路街道推出“悦享课后美好时光 共绘江宁幸福地图”六大线上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家庭音乐大赛”“青少年曲艺大赛”“手工艺创作大赛”“非遗传承达人”“家庭亲子健身挑战赛”和“江宁人情味短视频大赛”六大活动,从最初的课后服务配送课程,逐步扩展到社区与学校共同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从最初的配送课程进学校单一模式,逐步发展为课程配送进校与学生走进社区的复合模式。
“走出去”的《江宁启航》校社联动课程主要在同乐坊、800秀以及学校就近的历史建筑物中展开,围绕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以及建筑风格,园区课程设计了探寻与艺术相结合的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同乐坊参观和伞绘扇画制作,同乐坊探宝及泥塑建构,800秀参观探秘打卡,800秀艺术包包绘制,漫步江宁,导游图设计等。不仅如此,园区还充分开放资源,连入驻其中的一些企业也完全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让“教育在社会、社会懂教育”。
记者了解到,即日起,教育友好社区合作课表成果展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展厅拉开帷幕,展期半年,期间还将有11场 “江宁启航”沉浸式体验活动供江宁学子体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