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公寓找回“枕流之源”,居民们记忆中的后花园回来了
建造于1930年的枕流公寓有着“海上名楼”的美誉,周璇、傅全香等文化名人都曾在此居住。最近,这里的居民们意外找回了被视作“枕流之源”的百年老井,2000平方米的后花园也焕然一新。这些成果来自于一次居民全过程参与的“社区微更新”项目。请听报道:
马明华:“那个时候西瓜放冰箱放不下,就放在井里边冰的,冰完以后拿回去吃,好凉好凉的,所以一直在惦记!”
在枕流公寓后花园里,楼组长马明华阿姨记忆中的这口井,如今被改造成了小喷泉,每天上午10点都会准时启动。寒冷的冬日里,井水摸上去很温热,潺潺流动中诉说着“枕流漱石”般的岁月静好。静安寺街道华山居委会主任韩永红说,这口井本来已消失在岁月更迭中,在这次对于后花园的微更新中,被监工的居民意外发现。
韩永红:“也就差那么一点点挖掘机就会碰到,及时叫停,我们所有人到现场。惊奇的同时他们也很珍惜,大家就集思广益,井口按照西班牙风格,就是大楼风格,把它围边了。”
如今这方后花园里绿草如茵,“枕流园”三字被保留下来,道路两侧配有座椅、太阳能草坪灯,居民们在“议事角”延续着圆桌会议的传统。而过去,居民们却鲜少来这里散步。他们口中“斑秃”的草坪杂草丛生,碎石子铺的小径越来越窄,漂亮的围墙也都被遮挡住……能不能重新找回父辈口中那个好看又敞亮的后花园?韩永红说,面对自下而上涌出来的民意诉求,居民区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开展民主商议,发现大家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韩永红:“其实刚开始他们的是想法是一点一点,没有这么大胆,我们作为党总支居委会,就一点点收集,不断跟街道反映。”
在静安寺街道支持下,枕流公寓“社区微更新”项目不仅顺利立项,还成为街道深入推进“五好五议”协商议事制度的“试验田”,让居民们广泛议、敞开议、深入议,又进一步细分出西班牙景墙、阳光大草坪、康体中心和花艺乐园四个区域的景观改造子项目。楼组长马明华说,开工后,居民们自发组建了监督小组,每天一个小视频发到群里,让大家肉眼可见地看到变化。居民全程参与中,很多细节都在边做边完善。
马明华:“绿草能不能像地毯一样那么美?能不能一年四季都有鲜花?运动器材都是居民自己选的,骑车的原来上去的时候有个斜坡,用了以后就发现年纪大的人脱身走下来是不安全的。设计师就根据居民的意见,它改成两阶楼梯。”
当居民们慢慢感受到成就感,都想为社区做得多一点、再多一点。马明华说,一楼居民自发花了2万多块钱,改造了自家的顶棚。
马明华:“原来棚比较老旧了,上面是破破烂烂的塑料薄片,他自觉要修改一下,要不然话配不上花园的风景了。”
如今,居民们已经在商量组建“护绿小组”,把来之不易的花园保护下去。其实,在这次社区微更新之前,70户居民已经有商有量地先后完成了小水表分装、信箱改建、智慧车棚的建设,让近百岁的老公寓“减龄”焕新。居民梁志芳感叹:“只要一说,大家共同配合共同去干,不是说这个事情好像是哪个人的事情,这个大家庭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一样来对待的。”
这天,梁志芳把最新制作的手工铃兰花,摆在了花艺架上。阳光下的后花园,映出幸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