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基于调研首创“三会”制度合力解决群众问题60余件——化“急难愁盼”为“行动清单+成果清单”
■本报记者 王宛艺
下个月,苏州河畔蝴蝶湾党群服务站将启用。
周边白领陈向涛盼了许久,欣喜于大家的建议纷纷落了地:比如,二楼可以直接联通环苏州河步道,动静皆宜。
他所在的晋思建筑设计事务所,位于博华广场,距离这处党群服务站不过数百米。作为博华广场自治管理平台——楼务会成员之一,晋思建筑设计事务所参与苏河湾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也与居委会等共同商议,结合各方需求不断优化方案。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现有楼宇园区31幢,其中亿元楼7幢,入驻企业2600余家,每天有近10万人次白领通勤于此。伴随着“一江一河”沿岸滨水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这些竖起来的‘社区’,如何更好集纳企业需求,服务高质量发展?”石门二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基于调研摸索出“三会”协同的新手势——商务楼宇“楼务会”、沿街商铺门责自律“街委会”、居民区居委会共同协作、握指成拳,推动街区治理由“单向输出”到“多向借力”转变,让新的“立体式”街区迈入更高质量发展。
从一部梯到一餐饭
凯迪克大厦的早晨,是从6部电梯飞速运转,将数千名白领分送至不同楼层开始的。
这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牌商务楼宇,出租率至今保持在95%以上。优势是什么?
凯迪克大厦楼务会召集人宣旭近期的日常,是在楼宇党群工作人员帮助下,协调推进电梯改造升级。
更换电梯,不是小事。楼务会跨前一步,组织全楼征询,共商共议下全票通过换梯方案。资金哪儿来,也是难题,经楼务会协调多家大业主和物业,达成各方认可的出资方案。目前,大厦6部电梯已有4部完成了更换升级。
一部电梯,折射出从“被动发现”到“主动解决”的楼委会工作机制。
在博华广场,近5000人次的白领如何吃饱吃好中午一餐饭是各方共同诉求。楼务会与街委会联手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等,适时排摸出辖区内51家店铺共推优享券,让白领、居民得到优惠。
为更好服务企业,这个夏天,石门二路街道企业服务中心走出楼宇,沿街设置,打通企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各方资源送进楼宇服务企业,开设讲座、对接税务局、投资办、商务委等等。去年街道新引进的税收千万级企业上海酷拳软件有限公司,入驻博华广场办公,楼务会、企服中心主动帮助对接人社部门,给予企业人才落户支持,这让企业定了心,扎根下来。
截至目前,“三会”制度合力解决居民、白领和商铺员工各类问题60余件,一件件“需求清单+问题清单”,转化为了“行动清单+成果清单”。
从一幢楼到一片楼
上海利园大厦,苏河湾新建商业体。除了便捷的地理位置,楼委会的积极作用及优质楼栋服务成为楼宇招商时的“加分项”。
楼务会破圈入链,构建起街区治理生态圈、朋友圈,主动与居委会、街委会联动互通。提升楼宇外围环境,也在正门空地打造一个可以休憩的咖啡角。
随着企业陆续入驻,利园遇上了租户报建装修和公司注册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由于每个楼层新增了母婴室、行政卫生间等区域,导致各单元的租赁面积有所变动,与房产证上的单元面积不一致,影响租户报建装修和公司注册怎么办?在楼务会联合楼宇党群服务站举办“营商伙伴日”活动上,恒基688广场物业经理抢过话筒:“我们处理过类似问题,可以作为借鉴。”就此,利园大厦楼务会与博华广场、恒基688广场楼务会直接对接,从“四处求学”到“就近入学”。
结合石门二路街道“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楼务会主动链接多方资源,与居民区实现开放共享、互助互惠,合力解决了新德小区停车难、楼宇小微企业寻找平台难等问题,并在楼宇中开辟了30多平方米的街区治理展示区;凯迪克大厦等楼宇还为街区认捐公共座椅,坐着舒适看着养眼。由此实现,居民楼与商务楼“楼楼联动”共解难题共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