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安区首家开设在养老院里的社区食堂正式营业
“我买了宫保鸡丁、四喜烤麸和蔬菜三个菜,总共只要19元,菜量足,价格实惠,午饭吃一半,还有一半带回家晚上吃。这个食堂太方便我们独居老人的生活了,真好!”82岁的张阿姨称赞的这个食堂,就是10月17日上午正式营业的静安区首家开设在养老院里的社区食堂——江宁路街道乐宁社区食堂,这标志着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又多了一个家门口的好去处,也是近年来该街道围绕社区老年人“一餐饭、一张床、一个家”,大力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守护居民幸福生活的又一成果。
将“家”融入机构里
乐宁社区食堂建在位于武定路661号的乐宁老年福利院一楼,在“光阴故事”厅里,悬挂着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书写赠送的书法作品:“福寿康宁”。让社区居民过上长寿、平安、健康生活,正是江宁路街道充分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建设守“宁”最幸福养老服务品牌的目标。
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文君在10月17日上午举行的“守‘宁’最幸福,江宁好‘食’在——江宁路街道乐宁社区食堂启动仪式暨2023年全国‘敬老月’的主题活动”中介绍,此次开张的社区食堂具备嵌入式、整合型、温馨化三个特点。在服务模式上,引入老字号品牌人气餐饮梅陇镇集团,供应老上海地道美食,在提升养老院服务品质的同时,推动养老院的服务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以院为家、以社区为背景的更加开放的养老生活新模式。“食堂提供一日三餐,菜品丰富,可同时满足五六十人堂吃。还分别给予60岁以上老人9折、80岁以上8.5折,退役军人8.5折的价格优惠。”
自9月28日试营业以来,乐宁社区食堂不断受到追捧,人气旺盛,最多的一天,有400多次前来就餐。75岁的居民矫先生刘女士夫妇,原来都是自己做饭,买汏烧费时费劲,有了这个社区食堂,他们从附近的家里步行过来吃饭,省时省力。“我们已经是第二次来就餐了,梅陇镇做的菜味道好,价格也便宜,吃得放心开心。”矫先生说,这样的社区食堂居民很欢迎。
居住在食堂对面小区的打工人陈先生,是第一次来社区食堂吃饭,他要了香酥鸭、黑木耳炒鸡蛋和青菜,一共24元,“平时吃午饭,我都在附近的饭店等社会餐饮单位‘打游击’,相对还是比较贵的,如今有了社区食堂,我就可以固定在这里吃了,价廉味好,又特别方便,感谢街道为居民着想。”
余文君说,在资源整合上,乐宁社区食堂引入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乐宁书庭,提供图书自动借阅服务,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引入了社区卫生中心的中医问诊和养生茶汤,为社区长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引入了社会组织,提供心理健康、辅具租赁等专业服务;引入了企业资源,实现更多资源和力量的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资源注入,我们的社区食堂不仅仅是一个餐饮点,更是一个多元化、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平台。
乐宁社区食堂的功能布局也很有针对性,可满足居民各方面的需求,既有“四时五味”养生角、“光阴故事”家宴厅,养老院还将一楼接待大厅调整为交流互动的“吾家客堂”会客厅,在七楼多功能厅设置“光影同行”电影院,全面呈现家的味道、营造家的舒心、传递家的温馨。在这里,家人、社区居民及青年白领孝亲敬老有多种打开方式,您可以陪老人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家宴、为老人庆祝寿诞……“我们将‘家’融入机构里,将机构嵌入社区里,通过这些小小的细节设置,涵养有江宁人情味的爱老家园。”
这样,社区食堂不再只是一个就餐场所,还成为了一个集健康、文化、心理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平台。
守“宁”享舒适生活
江宁路街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近40%。“守‘宁’最幸福,友好在江宁”,一直以来都是江宁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的核心理念。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燕解释道:“‘宁’代表着生活在江宁的每一位老人,即我们坚守的,是每一位老人在晚年都能享有尊严、平等、舒适的生活。友好,代表为老服务的态度和决心。”
江宁路街道以“五心”服务为标准,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立足家门口的“省心”,品质有保障的“安心”,多样化服务的“舒心”和专业、个性化的“匠心”,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设施友好、服务友好、资源友好三方面,联合打造属于江宁人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街道目前开设两家为老服务综合体、两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日托所)、9家乐龄站点(含两家综合体),在各居民区均设立了老年活动室。为实现老人基本服务足不出户,生活服务足不出街,个性化服务足不出社区,街道不断增设各类为老服务场所,从基础设施友好着手,为老人提供便捷、舒适的老年生活。
服务内容精准匹配,聚焦老年人服务需求,涵盖基础的家政、助餐、助浴等十助服务,到新型的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一键通服务、燃气报警器安装等个性化服务,街道于2021年新建了淮安路社区食堂,在原有仅提供老年优惠套餐的基础上,开展点餐制供餐,该食堂已有2000余名老人办理就餐卡。针对老人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类活动,在每个居民区设立了文化团队,定期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和比赛。开设社区老年人学校,推行幸福老少一家亲、老年人幸福课堂等项目,传播各类适合老年人的知识和技能。隔代养育的老年人需要适度的喘息,街道设立了5家宝宝屋,因地制宜融入现有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居民区内部,为0-3岁学龄前儿童提供临时托育服务,让隔代养育的老年人可以短时间“脱手”,去理发、聚会、买菜、配药等。街道绿化面积少,为了老年人茶余饭后有个歇脚的地方,今年街道在辖区范围内设立了51张休憩座椅。
街道还深度挖掘社会资源,使养老服务得以向更宽广的方向发展。设立了脑健康工作室,引入上海东方脑医学基金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阿尔茨海默诊治中心组织的公益项目,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进行识别、跟踪和分析,以探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归纳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危险和有益因素。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规范的治疗措施、科学合理的生活规划,尽量减缓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趋势。通过慈善爱心园,实现了与辖区企业的深度合作。慈善爱心园为养老服务专设慈善项目,吸引企业关注与合作。作为社区的一分子,企业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支持。
把“敬”字落到实处
马上就是重阳节了,这是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的节日,也是社区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重要时机。江宁路街道始终把“敬”字落到实处,实实在在为老年人排忧解难送温暖。
在今天的活动中,主会场的门口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老市集。在乐宁会客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开展了中医知识宣传及搭脉问诊;人大代表为大家带来《上海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相关解答;街道介绍了正在开展的“老年人幸福课堂间”、“幸福老少一家亲”系列活动,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和辅具租赁服务、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为老服务一键通、燃气报警器安装等项目的服务内容。同时,街道16个居民区也分别开展了一系列关爱老年人的活动,让长者们感受浓浓的社区情谊。
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傅俊,江宁路街道办事处主任余文君,区残联理事长徐浩, ,区民政局副局长沈连心,乐宁福利院、乐宁社区食堂运营方董事长刘柱等,共同为乐宁社区食堂揭牌剪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宁波银行、上海百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静安锦瑟佳音心理健康服务社、上静安爱承慈善驿站的代表们上台,将本单位入驻的为老项目名称,粘贴在幸福地图上。
江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海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燕,乐宁福利院院长刘娟、乐宁福利院负责人刘颖骅,向“光阴故事”厅赠送书画。静安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蒋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四级调研员杨王明,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林丽丽,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教师代表鲍丽娟,梅陇镇餐饮有限公司代表,一起向社区长者们赠送了“重阳糕”。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