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宁疗护在上海社区医疗机构全覆盖 全市已有二百六十一家安宁疗护机构 普惠性基本性兜底性安宁疗护制度基本形成
本报讯(记者唐闻佳)昨天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主题为“爱心社区,共托安宁”,蕴含将安宁疗护理念与实践融入每个社区的愿景。记者从昨天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主题活动上获悉,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机构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上海已经基本形成普惠性、基本性、兜底性安宁疗护制度。
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已将安宁疗护作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写入其中。
上海的安宁疗护工作主要依托社区构建服务体系。当前,全市已有261家安宁疗护机构,其中,床位绝大多数分布在全市2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此外,还有10家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陀区利群医院、静安区中心医院、浦东老年医院等,涵盖面向从儿童到老人的全年龄人群的安宁疗护服务。
作为较早面临老龄化挑战的大型城市,上海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这项工作,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整体开展安宁疗护试点的省级城市。
在全市层面,2012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临终关怀政府实事项目”,2014年再次实施市政府实事项目,并被列为当年“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之首。2017年,安宁疗护被纳入《“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同年,上海市普陀区成为全国安宁疗护5个试点区域之一。在2019年全国71个试点省市中,上海是唯一整体推进安宁疗护的省级城市,同年,上海多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方案》,2020年《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出炉。
“当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疾病终末期病人与家属减轻痛苦,带来关怀,送去尊严。2022年,安宁疗护列入上海市公共服务项目清单,进一步推进了上海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上海市卫健委基层处调研员李水静还公布一则数据显示:上海安宁疗护机构9年累计服务临终患者21000多人次,减少无效医疗2亿多元,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9.39%、98.9%。
上海市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利群医院党总支书记吴玉苗表示,安宁疗护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民生和公共服务,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也已成为“健康上海”的重要组成。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下一步,上海将从人性化、专业化、体系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安宁疗护服务这项新工作,计划建立安宁疗护示范培训基地,编撰专业教材,建立科研制度,探索医保按床日支付制度等,并鼓励社区力量参与安宁服务,共同做好这件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