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武“全能王”,一专多能,上海特警能文能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一声充满气势的“哈!”,一声冲击地面的“啪!”,在静安分局特警支队练功房里,静安分局特警支队一中队中队长王一鸣与假人“搏斗”,教导新警控制反抗的动作。这名90后特警是屡次在上海公安特警练兵比武大赛中斩获名次的“全能王”。同是90后的林则元,如今担任黄浦分局特警支队团总支书记,肯动脑、会撰写,一专多能,还在不同演讲比赛现场展现一线特警的风采。
9月11日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特警使命》,讲述了这支拥有特殊使命的神秘公安力量。而透过王一鸣和林则元,能看到能文能武的新时代上海特警用热血青春守护一方平安。
◆ 能武 ◆
王一鸣 “全能王”带出更多技能过硬的特警
今年6月,王一鸣以领队的身份站在上海公安特警练兵比武大赛的赛场边,他紧握双拳,紧盯着场上参加团队综合科目的五人,今年静安特警派出一名老兵带四名新警的五人团队,参加包括综合越障、固定目标清除等在内的团队综合科目。
“看他们比赛,比我自己比赛都紧张!”这个赛场,王一鸣再熟悉不过。他先后5次参加上海公安特警练兵比武大赛,在2016年和2018年分别夺得了综合越障个人第一名和2017年个人第三名,在2018年练兵比武大赛中,王一鸣不仅荣获综合越障个人第一名,还帮助静安特警在综合越障项目上获得团体第三名的佳绩。
综合越障,从起点到终点不过400米,要从高不足半米的绳网下匍匐而过,再翻过3米高的墙板,徒手攀上10米高的摇晃绳索……当王一鸣最后推起近一人高、重百余斤的大轮胎连翻5圈后,总耗时不过93秒!因为综合越障集合多项训练项目,获得第一的王一鸣也被赞誉为“全能王”。如今说起这一称号,他还是会腼腆笑笑:“不算全能,肯练就行。”
当时为了练体力与技能,王一鸣比其他人更能吃苦。作为新警,他半天的训练量为:3圈100米,3圈200米,3圈800米,然后是1000米、3000米,有时还要穿15公斤重的防弹衣和沙袋跳15米的台阶。下班后,他还常给自己“加餐”,6个400米跑、体育场台阶100趟来回、爬绳5上5下,往往将自己练得累趴下。
那段日子常让王一鸣梦回运动员时光。12岁被送入少体校练习摔跤,一路到了省队,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退役后,王一鸣进大学就读体育专业,原本他想留校当老师,继续奉献于体育事业。就在考研究生的时候,他得知上海招考特警,便来一试。“以前看了不少刑侦类电影,男孩子对这份职业肯定向往。”
笔试、面试、体检,一路顺利,王一鸣穿上了这身帅气的警服,成为了特警。进入警队后,他才觉得和想象中有区别:“特警的生活也很平常,训练、值班巡逻。”他也明白,日复一日训练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特警,时刻面临危险和挑战,只有苦练作战本领,才能在面对危险时保护好自己,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如今,这名“全能王”是带领30人的中队长,带出了一支反应快速、技能精湛、纪律严明、愈战愈勇的静安特警“尖刀队”。以前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如今需要他操心的事可就多了:“要敦促新警学习业务,了解出警流程。备赛期要做好后勤保障,更要关注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定期谈心。这两年,中队更新换代,一半以上的成员警龄才一二年,更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今年7月,2023年上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示范班暨复旦国务研究训练营开班,王一鸣也成为70名学员之一,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将新思想用于工作中。“作为特警,强健体魄,也培养强韧的心理素质,提高防暴处突的能力,为的就是守护一方平安。
◆ 能文 ◆
林则元 戎装到警服,一专多能发挥特长
“五年前,我刚刚警校毕业,原本治安管理专业的我因为跑步快阴差阳错来到黄浦特警支队。作为黄浦特警,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挑战,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在8月举行的“学习党的二十大、青春建功新征程”黄浦区青年干部TED演说赛上,黄浦分局特警支队团总支书记林则元讲述起《我们特警的两三事》。曾经他身着戎装,如今他身穿特警警服。
说起公安特警是“一支特殊而神秘的公安力量”,而他们的训练任务之一是背地图,这是林则元最难忘的训练科目。黄浦区有10个街道、183个社区,小马路更是无数,糖坊弄、府谷街等更是让林则元这名上海人都闻所未闻。要做到防爆处突“再快一分钟”,记熟本区每一条支路巷口就是最基础的任务。
说起公安特警,可能都以为武力值爆表,但他们处理突发事件时更需要动脑和方法。林则元从警刚2年时,出差前往潮汕,参与一起打击电信诈骗的案件。在那个汕头小渔村里蹲点2天,他们就发现工作开展的难度,当地人人都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一旦他们这些陌生面庞进村,便有村民一波波围拢上来,别说要开展抓捕,想全身而退都不容易。但蹲点时,林则元的一名战友发现当地的特点,村里不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之余还人人都兼职送外卖,正是发现了这一现象,他们通过隐蔽身份,联系并引诱出嫌疑对象,成功实施了抓捕。“这次参与给我印象十分深刻,作为特警并不是靠蛮干,可以动脑,讲究方式方法,案子就可巧妙侦破。”
其实在公安特警队伍中,不仅需要在练兵比武中能出类拔萃的尖兵,也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现场指挥、授课讲解,需要的是睿智。在同事眼中,林则元就是一专多能的代表,擅长撰写案例,参与撰写的两个案例被市局编入“教科书式执法”一书。善于表达,参加2021年黄浦分局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演讲比赛时获得第一名,在2023年黄浦区青年干部TED演说赛中同样斩获第一名。毕业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曾作为市局心理服务团队核心队员前往宝山分局开展战时压力疏导。在林则元的床头,常放着一本小本子,每天写下值得记录的内容,适时进行分享。
黄浦特警支队青年民警较多,有不少是入职不久的新警。身为特警支队团总支书记,林则元会帮助他们做好角色上的转变。不久前,他给新队员上课,说起凌晨1点接到市民求助警情后,一个寝室和衣而睡的四人“砰”一声全部弹起,立马出发,到达现场后,青年民警用“温情的关怀”“贴心的服务”诠释了上海公安为民服务的情怀。“这就是特警,在守护生命的赛道上拼尽全力。”他也说起面对暴徒时,战友的破门而入,“冲进去的那一刻,你有恐惧吗?”“没有,因为我知道你们都在我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