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诚如炬 愿为其芒:记静安区市北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陈淑华
坚守初心,砥砺奋进,他是红门的热血男儿
从携笔从戎扎根祖国最贫瘠的大西北,到成为了全团唯一的义务兵党员;从荣获了人生中第一个三等功,到通过地方公务员考核投身上海消防。一路走来,从大学生到义务兵,再从大学生到消防部队干部,陈淑华矢志军旅,坚持不懈寻梦追梦,实现了一次次蜕变,也让属于他的故事华丽开篇。
2014年12月,他成为总队防化专业队的首任队长,直面生死救援一线。在任期间他先后处置了上海化工区液氯泄漏、上海同济路555号沪淞油气站槽车泄漏等灾害事故,并率队跨区域增援“8.12”天津港爆炸事故现场。2017年1月,他代表中国消防队伍参加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开展的第15次地区化学事故应急处置培训,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探索“危险化学品”》,革新的消防器材获得国家专利。2020年7月,作为总队灭火救援人才培育对象,他先后参与总队消防员操作规程编写、灭火救援岗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等工作。2021年9月,他成为了总队基层队站中第一个获评中级技术职务、第一个专业技术指挥长。
披坚执锐,锐意进取,他是平安骨干尖兵
消防改制后,34岁的陈淑华主动请缨,从机关岗位调回基层队站工作,同时,他也是改制落编后总队第一个主动要求从机关到基层任职的机关干部。
“他是我们的活地图。”这是同事们对他的评价。2020年4月,陈淑华赴静安消防救援站任站长。重回基层一线,他聚焦消防救援主责主业。面对静安老城区的石库门、老式居民楼较多,巷道狭窄、空间狭小、堆积物多的灭火难题,他立下自己来到基层后的第一个目标,必须攻克这项难题。克服困难需要思考更需坚毅,他用脚步丈量、用纸笔测绘静安中心城区6平方公里土地、95处大纵深小区、狭窄弄堂,走街串巷探思路、埋首伏案到深夜成为了他的“标准动作”,他探索尝试将“90+65”水带替换成“65+40”水带组合模式,编制出一整套“巷战秒杀”实战战术战法。
“他是静安卓越城区建设的平安名片。”这是辖区群众对他的评价。自调任市北站,开启“子母站”模式以来,队站接处警先期到场时间从原来的14分钟缩短为8分钟,作战效率明显提升,近年来辖区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同时他推动队站主动融入临汾街道在全市试点创新的城运中心及“云立方”大数据中心,借助辖区综合治理的万物互联网络,为灭火救援战斗提供科学决策辅助,大大提升各队站接处警精准率,以实际行动护佑一方百姓平安,彰显了新时代消防人的“硬核”担当。他还在工作之余积极传播消防“正能量”,担任辖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到学校、养老院等场所开展消防知识宣传,累计开展消防培训600多个课时。
坚持原则,身先士卒,他是团队中流砥柱
“人要精神,物要整洁”是陈淑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于自我、对于队伍的要求。2020年7月,陈淑华调任市北站党支部书记,从战训岗位转换到政工岗位。面对全新的业务,陈淑华迎难而上,逐一谈心班子成员、党员骨干,主动查摆改问题,全力以赴学业务,向战友和领导请教。他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从“吊车尾”到总队政工岗位能手,创作的《出新招破题奋进、守初心竭诚为民》微党课被学习强国录用推送。
队伍管理教育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身先士卒做出样子,才能让队伍紧紧跟随。他团结带领支部积极探索“动中建、散中抓、变中创”的党建方法,完成了支队党委探索创新以市北站为母站,广延、保德、大宁站为子站的“1+3”子母站模式的建设目标,在总队范围内进行基层建设先进经验交流,党建模式被总队评为“党建十佳案例”,先进做法被CCTV新闻频道、CCTV财经频道等央视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在他的带领下,队站连续两年获评“年度工作优胜消防救援站”,5人荣立个人三等功,41人荣立个人嘉奖,3人光荣入党,10余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陈淑华不仅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光荣的消防救援事业,更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奉献,诠释了平安守护人的使命担当。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他迈着铿锵的步伐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上。无论风吹雨打,他都一以贯之做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矢志不渝践行使命,树立起了鲜明的“扎根基层、建功立业”的基层干部模范导向,为奋力推进静安消防事业建设发展贡献澎湃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