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社区食堂涌入商务白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烟火气”中升腾出了更多“幸福感”
作者: 上海电台记者周依宁
目前,上海社区长者食堂总数超过了300家,随着覆盖面越来越广,一些位于写字楼附近的社区食堂也渐渐受到了年轻白领们的喜爱,不仅菜品丰富、价格实惠,而且环境整洁,口味也不错。有社区食堂经营者表示,在一日三餐服务好社区老人的基础上,欢迎周边白领们来用餐,让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烟火气”中升腾出更多“幸福感”。请听报道。
工作日中午11点20分,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门口张贴着当天的菜单:一份油爆虾14元8角,一份干煎带鱼13元8角,一份上海辣酱6元8角,最便宜的是蘑菇青菜,一份4元……在附近三五大厦上班的白领钱先生端着满满一餐盘的菜肴:“走过来2分钟,33元,青菜,然后一个鱼,这两个大荤,一个半荤,然后一个汤,一个饭……”
钱先生不是第一次来这儿吃饭了,起初是同事介绍过来试试,后来就成了“回头客”:“如果在商场里吃的话肯定不是这个钱,这边上班族还挺多的,因为便利店或者外卖,吃来吃去也就这几家,这里菜单每天都会不一样。”
一桌之隔的居民赵阿姨已经习惯了和“小年轻”们这样“共享食堂”,她说“一起吃,感觉更好吃了”:“旁边商务楼的人中午吃饭都下来吃的,味道好,又不油,你看排队排得很长的。”
中午12点30分,黄浦区豫园社区食堂里也有不少年轻白领的身影。从公司步行5分钟过来用餐的王小姐说:“选择多,然后比较便宜,我基本上每天都来,碰到过我们同事的,环境还可以,方便呀。”
当天的午餐档口有25种菜品,鱼香茄子等小荤不超过10元,酸汤肥牛等大荤最贵不超过18元,还有特价菜,比如红烧大排,9元。王小姐选了一份蜜汁南瓜、一份黄瓜炒蛋,还有一盘糟熘鱼片,花费26元。店长杜丽梅说,考虑到老人的用餐需求,厨师们在烹饪手法上注重少油少糖少盐,正好就契合了不少白领对“健康不发胖”的追求:“菜基本上以老年人为主,都是比较清淡的,老年人吃饭比较早,10点半到11点钟基本上已经来了,白领的话基本上12点到1点(来),晚上是4点半到7点半结束。”
在这些写字楼附近的社区食堂里,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对白领们的到来都很欢迎,社区食堂渐渐地成了大家的食堂,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伊晓婷说,这就是一幅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社会和谐的画面。
伊晓婷:“吃到一起去,才是一家人。社区是以地缘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群,但是,‘一群人只是在地缘意义上凑在一起,那还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社区食堂就是很好的一个社区公共空间。希望我们在社区治理的道路上继续发现类似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