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通“助残共富”模式初具成效 圆了就业梦,更感受到“无障有爱”
邹喜良正在入库操作。■圆通提供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陈宁)“手机尾号9522,叔叔取个件。”在上海静安谈家桥的圆通“圆梦家园”驿站里,店员邹喜良听到声音后,用稍显“僵硬”的右手“迅速”从快递架上将快递取出来做出库处理。
今年四十多岁的邹喜良来自湖北,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右手蜷曲无力。2016年下半年,他被医院诊断出强直性脊柱炎,只能辞去工作。
2021年,圆通和中国残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圆梦行动三年计划”,根据制定的行动计划,双方将在3年内解决2万至3万名残疾人及其家属
的就业创业。
去年3月份,和邹喜良同乡的谈家桥圆通负责人陶雄兵经人介绍,详细了解到邹喜良的情况,适逢圆通“圆梦行动”的号召,决定帮助他来到上海实现再就业……初到上海,陶雄兵先安排邹喜良入职了其下属的一家圆通妈妈驿站上班,随后在圆通上海省区圆梦项目组的协调下,开通了谈家桥“圆梦家园”,邹喜良也成了该“圆梦家园”的首位员工。
每天早上八点,邹喜良准时在“圆梦家园”快递驿站忙活起来,打扫卫生、整理货架、收拾好快递出入库需要的工具等。快递车到达驿站后,虽干不了重活,但邹喜良也会和送件的同事一起,力所能及的将一袋袋快递从车上卸下,然后逐一对快递进行入库操作,并认真的将每一个快递整整齐齐摆放至货架。货物上架时,邹喜良都会将快递面单按顺序朝外,这样不仅节省了自己找货物的时间,也节省了顾客取件等待的时间。
“现在网点包吃包住,至少能养活自己。”邹喜良说:“有时候做不了的重活,同事都能帮着一起,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上。”每天晚上九点是邹喜良的下班时间,他会将一天所有的快递盘点清楚,垃圾清扫干净、门窗电源关好,回到距离驿站2公里左右的员工宿舍。
邹喜良所在的驿站经营在老居民楼,小区里老年人居多,每当有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时,他都会很耐心的一步一步给老人演示取退件流程。“碰到的客户人都特别好。”邹喜良说。得益于跟周边小区的居民们处得好,工作一年,邹喜良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