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沪疆青少年心间开出团结之花 “情暖巴楚”传递上海援疆温度
上海志愿者为巴楚青少年上手工课。受访者供图
援疆三年的日日夜夜,就要划上一个句号了。望着在茫茫戈壁不屈生长的胡杨林,巴楚县委副书记、上海援疆巴楚分指挥部指挥长李林波不禁想起了著名的“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
医疗援疆、教育援疆、就业援疆、科技援疆……三年来,第十批上海援疆干部留下了一个个好项目、好产业、好队伍、好品牌、好口碑,令李林波感到最为特别的,则是文化润疆,尤其是这些年来两地青少年在援疆干部的努力下,持续增进着交往、交流、交融,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在他们即将完成援疆任务启程回沪前,又一场文化润疆的活动继续传递着“情暖巴楚”的温度。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情暖巴楚”情牵两地 为青少年打开美好之门
“我最喜欢八音盒里的东方明珠和高楼大厦,我幻想以后的新疆也有这般繁华。”在新疆巴楚县阿纳库勒乡第一小学,五年级(一)班的热西代木·热合曼捧着自己刚刚搭完的八音盒爱不释手,“我一直以为做手工就是折个星星和爱心,没想到手工课上有机会做这么精致的八音盒,做手工这件事还能这么快乐。”
给孩子们带来这难忘快乐时光的,是一群从上海跨越4800公里来此,以文化润疆的形式开展“情暖巴楚”公益项目的志愿者。“孩子们制作的八音盒上,尽显上海元素,期待有一天,他们有机会来看看上海这座城,和上海的同龄孩子交朋友。”手工课的志愿者老师,上海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邻里中心负责人周治说。
在一旁悉心相助的,是巴楚县阿纳库勒乡的党委副书记,也是上海第十批援疆干部朱月明。即将完成三年援疆任务踏上归途的他,作为“情暖巴楚”公益项目的策划者和推动者,看着孩子们的笑脸,三年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感慨万千,“三年,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正在上海和新疆、静安和巴楚两地青少年的心中绽放。”
三年前,作为首批在乡镇任职的6位上海援疆干部之一,朱月明在村里走访中获知,乡村学校里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缺乏和外界交往交流的机会。不少孩子的祖辈,这辈子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从乡村去到当地县城。“世界这么大,应该给孩子们创造开阔眼界的机会。”尽管疫情带来了一些限制,但朱月明在援疆三年期间,一直积极联系他此前所工作的单位芷江西路街道,和巴楚县当地共同推出“情暖巴楚”公益项目,推动静安-巴楚两地少年儿童手拉手、心连心。
“情暖巴楚”的首场活动“见字如面”,就为两地青少年种下了友谊的种子。“我们这里的夜景很漂亮,特别是外滩,五光十色十分好看,你想看吗?”“我很幸运用写信的方式与你成为笔友。我生长于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手抓饭,是我们家乡最有名的,也是我最爱吃的。”在一封封两地书的互通中,孩子们一笔一画为他人送去温暖,也为自己打开美好世界之门,与同龄人架起沪疆友谊的桥梁。
随之开展的系列衣物、文具、图书等捐赠活动,在帮助阿纳库勒乡小学和孩子们一解燃眉之急的同时,也增进了当地孩子与上海同龄人的互信了解。后来,定期开展的视频连线,更让两地孩子可以跨越山海“面对面”,增进交往交流交融。
“漫画接力”沉浸式感受国风 让两地友谊源远流长
在“情暖巴楚”的众多活动中,“漫画接力”的活动给学校党支部书记雷东梅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活动由两地儿童各自创作漫画中的一部分,后续再由上海援疆干部做“信使”将画纸交换,最终两地儿童分别在对方的画作上融合创作,完成整幅作品。在活动中,上海的援疆教师、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动漫画教师徐林峰,还为孩子们带来漫画赏析讲座,以图片结合视频的方式带领现场和直播间的儿童一起走进中国动画《黑猫警长》《西游记》《宝莲灯》。
对于巴楚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课程,每一分钟都是珍贵的。“在几年前,很多人很难想象,我们学校的很多孩子只知道看到的是什么颜色,却因为家庭条件所限买不起画笔,不能亲手拿起彩色笔把颜色画出来。如今在援疆干部的帮助下,乡村在振兴,学校的校园更美丽了,孩子们的家庭条件改善了,不仅能画出彩色的世界,还有机会和上海的孩子一起交流,结下友谊。”雷东梅说。
迎接美好的还有学校的老师。从美术专业毕业的90后教师林静,抱着对新疆的向往,毕业后从四川来到这里执教,然而这里的艰苦和落后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在留与走之间,她还是选择了扎根,“因为这里的孩子很真诚,他们求知的眼神让我觉得我应该留下。”
因为乡村教师的紧缺,林静不得不放弃美术专业,担纲起了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重任,而两地“漫画接力”活动的契机,却让她有机会重拾专业,“为了更好地参与这次活动,我们组建了漫画班,从各班挑选了对美术兴趣比较浓厚的20个孩子。在活动结束后,我们觉得不能解散这个宝贵的漫画班,而是以漫画社团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而我也成为了社团的指导老师,重新教起了美术。”
令雷书记和林静老师感动的是,在徐林峰老师援疆回沪后,依旧对学校保持着关注和支持,常常会主动联系共享资料,给予美术教学方面的指导,“我一度以为我曾经所学的专业就要荒废了,如今在援疆老师的帮助下,我还能不断精进专业,并教授给巴楚的孩子。这段交流让我对上海援疆干部,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谢。”
“三年多来,通过文化润疆,两地的情谊正在不断加深。”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斌表示,“街道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参与到援疆各项事业中。文化润疆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强两地青少年的互动,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下一代沉浸式感受民族大团结的温暖,让上海和新疆,尤其是芷江和巴楚的情谊更加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