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2022 | 新民晚报摄影记者的“年度相册”⑥:明天会更好
很多人说2022年是魔幻的,俄乌战争、上海疫情等等一系列事件接连发生,牵引扰动着我们的注意力和情绪,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不可抗力下个体的渺小。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秩序,人们的工作、生活偏离轨道⋯⋯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到平凡生活中每个人的努力,汇聚新生的力量。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手中的相机不会放下,心中的火焰不会熄灭,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新闻人的使命。
2022我们在披荆斩棘中乘风破浪,
我,身在其中,
用心记录。
2022年3月15日,东方医院本部核酸检测实验室,标本储存和准备区摆放着满满一桌子的样本托盘,大约有5000例左右,这只是检验科一天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已,源源不断的样本会定时送来实验室。
2022年3月16日下午2时许,上海国大药房首批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送达位于南京西路的国大药房并实时上架。
2022年3月20日,大上海保卫战初始,整个申城街头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人来车往的陆家嘴冷冷清清。
2022年3月27日,由14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出发前往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其中包括38名医生、96名护士及14名院感、后勤等人员,医生团队涵盖了急诊危重病科、呼吸科、肾内科、放射科、妇产科等27个科室。
2022年4月14日下午,上海新空直升机公司的两架抗疫直升机从上海浦东汤臣基地起飞,飞机上携带约4万管核酸标本,将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进行核酸检测。
2022年6月15日,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总指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为方舱医院贴上闭舱封条。
2022年7月12日,今夏的高温屡创历史新高,东方医院派驻到陆家嘴街道核酸筛查队的30名队员在穿上防护服前涂抹清凉油,并将小型冰袋放到降温背心中,这种降温背心可以在高温天气中有效的降低体表的温度,防止身穿“大白”的医护人员中暑。
上海组派2支医疗队、超过一千人援助海南开展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2022年8月15日下午2时,第二支医疗队整装出发,奔赴海南疫情防控最前线。这支医疗队由医疗救治(医护比约1:5)、感控、医院管理以及辅助人员等(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转运等)组成,配齐配足必要的防护物资,开展人员培训,整建制接管约2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2022年9月23日,上海首座公交场站内的加氢站在奉贤区启用,奉贤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也同步正式投入运营。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建八局中节能项目工地的大屏幕上正在直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数十人收看了直播。
2022年11月6日,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迪尔克·格尔利希(左)获得2022年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颁奖嘉宾为兰迪·谢克曼(右)。
2022年11月27日上午,上海中心城区首个采用“留改拆”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张园西区,正式与市民见面。
本报记者 徐程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