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德之光》出版发行:记录11位耄耋泰斗事迹 激励万千医者恪守使命护佑健康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30日报道:王振义、陈灏珠、顾玉东、戴尅戎、施杞、廖美琳、丁文祥、沈镇宙、叶景华、史宗俊、周礼荣,11位80岁以上、从医逾半世纪的医界泰斗熠熠闪光的名字出现在这本书中——《医德之光》,汇集上海市首届“医德之光”“医者楷模”奖项获得者的动人事迹,激励万千医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恪守使命,护佑健康。
为彰显卫生健康行业新风,激励广大医务人员认真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和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于2019-2020年发起上海市第一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选树活动,经各办医主体推荐,严格评审,最终产生11位“医德之光”、10位“医德楷模”、10位“医德楷模提名奖”和15位“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
这是上海卫生健康行业职业道德范畴的一项崇高荣誉。为让全社会了解这群白衣天使的动人故事,为激励成千上万医者从经典榜样中汲取奋进的澎湃力量,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和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特别将这46位获奖者的事迹汇编成书。其中,有德高望重的国之名医,有勇挑重任的医护中坚,有锐意进取的青年医者……
“我这一辈子看好了一种病,但我最遗憾的是只看了这一种病,还有很多病没有攻克。病人需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爱国,首先就要爱自己的事业。”翻开《医德之光》,著名血液病学专家、世界“癌症诱导分化第一人”——首批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王振义如是说。时光倒回1924年初冬,上海公共租界的石库门弄堂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的父亲按“仁、义、礼、智、信”之序,为这个“振”字辈的男孩取名王振义,后来他的医学成果造福全球人民……
这本书里,既有“医德之光”的照耀,亦有“医德楷模”的光彩;既有医界泰斗的恢弘,亦有基层医生的细腻。上海市首批家庭医生之一、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团队队长严正,正是其中代表。居民信任而交付的51把钥匙,让他有了“钥匙医生”的称号——在他看来,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上门出诊、预约就诊、签约建档、慢病管理、健康宣教、团队管理……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他坚守岗位并乐在其中:“社区病患对我的信任,让我更加热爱社区医生这份职业,只要病患需要,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医德楷模”,是坚持不懈的执着,亦是义无反顾的勇敢。作为“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获得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鸣是上海最早援鄂的“逆行侠”。非典、汶川地震、新冠疫情驰援武汉,从医以来,多次紧急出发,面对疾病和困难,他已习惯冲在第一线。每一场战斗都让人难忘,每一群战友都让人不舍,每一双渴望生存的眼睛都是他奋斗的力量。“能看到一个个病人康复,一个个家庭重新相聚,过上平凡而珍贵的生活,就是我逆行的最大动力源泉。”书中,他的每一句感悟都出自肺腑,他的每一个承诺都掷地有声。
护佑生命安康,是医者的信念。“医德楷模提名奖”获得者之一、上海冬雷脑科医院院长宋冬雷,是中国社会办医十大领袖人物。在神经外科耕耘三十多个春秋,功成名就之际,他选择重新出发,率先走上医生创业之路,在国内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迎来厚积薄发的一刻。“做令人感动的医疗”和“患者需求第一”始终是他坚持的理念。
据了解,《医德之光》已在本市各大新华书店发售。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和上海医药卫生行风建设促进会也将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等医学院校赠书,作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进一步提高对于医学人生的认识。之后,第二届“医德之光”“医德楷模”选树活动也将根据结果推出相关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