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园到城市客厅!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一批公园的围墙拆了,公园风景与街区融为一体
从人行道拐入绿化中间的小径,就可以进入公园了。记者从绿化部门获悉,继天山公园、襄阳公园、中山公园等之后,近期,复兴公园、和平公园、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拆除了部分或者全部围墙,向市民开放,使得公园风景与街区环境融为一体,实现从公园向城市客厅的转变。
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也拆了围墙
中山公园、复兴公园两座百年老公园的拆“围”受到广泛关注,市民知晓度较高。和平公园经过22个月改造后重新开放,拆除围墙也是改造的重点之一。绿化部门介绍,除了这3家公园外,鲁迅公园、静安雕塑公园、杨浦区江浦公园等也拆除了部分围墙,静安区的三泉公园则正在进行改造,拆除围墙。
据介绍,鲁迅公园通过5个月的改造打开了公园大连西路围墙及欧阳路围墙,新开2个出入口,方便游客入园。拆除这两段围墙后,公园与城市界面空间相融合,新种植了多种植物,丰富“无界”公园的色彩。公园的山林花苑景观区在围墙拆除后,通过街面就可以欣赏到这一区域的风景,改造中遵循保留公园原有风貌与格局,营造出可远观亦可近赏的特色景观,进一步将公园绿地和山林气息延伸至街区,实现了互动与开放。
静安雕塑公园北京西路区域的围墙也拆了,并于国庆前夕起24小时对外开放。在拆除沿街绿篱围栏后,北京西路一侧自西向东的樱花林、七彩花带、白玉兰花瓣广场三段景观“无界”展现,公园景观、雕塑艺术场景街面化。
改造后,西段樱花林沿道路一侧将时令花卉和开花灌木等组合,以林下花带形式呈现,使园内的樱花林完整展现于街区;中段新增带状喷泉景观,结合七彩花带内的5座精品雕塑,面向道路沿线进行展示,并与北部园内水景呼应,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空间结构和景观特色,局部设置休憩座凳,满足游客的停留观景需求;东部花瓣广场在取消绿篱围栏后,将公园内的健身活动区域对外开放,沿道路设置了座椅,供游客休憩。
拆除部分围墙后,静安雕塑公园24小时开放,新增监控设施,安排夜间保安保洁,与街道、居民区、警署等相关单位建立联动机制,提升公园服务水平和游园安全。
杨浦区的江浦公园以江浦路美丽街区建设为契机,将公园江浦路沿线围墙拆除,与外部沿街绿地交融,曾经的社区公园由此焕发新的生机。
拆除围墙构建开放生态绿地后,原本“深藏不露”在园中的今惜广场、假山叠水、水榭茶室、旱喷广场、休息廊架、木栈道、中心景观长桥、篮球运动场等,更好地向公众开放。
放眼望去,公园内空间更加宽敞整洁,行人通过此路段,穿行在树荫茂密的公园中,增添了“公园城市”的体验感。
单位配套绿地、居住区绿地也逐渐打开
去年9月起,上海展览中心的公共区域逐步开始向公众开放,今年年初基本完成了南部护栏拆除后的绿化景观提升,成为这一轮中申城首个向公众开放绿地的单位。近期,黄浦区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配套绿地也向公众开放了。
“民防苑”改造是黄浦区单位配套绿地开放共享的首次尝试。位于复兴中路、瑞金二路街角的“民防苑”,原为市民防办的配套绿化。总面积1848平方米的“民防苑”,在设计中融入民防科普等理念,通过紫色系游园步道分隔出五个独立的半包围空间,加入特色游戏、绘画场地等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休憩的乐趣。
在瑞金南路美丽街区改造中,因地制宜打开了海华小学、卢湾高级中学、瑞南新苑等处的配套绿化,结合道路中隔带、人非隔离带绿化等开展整体设计,在黄浦与徐汇交界处打造了一条绿色风景线。
在社区,南昌路168号居住区绿地改造后开放,成为了黄浦社区绿化打开的示范。这是一个浸入式花园,也是一座独具匠心的社区花园。周围被历史建筑所环绕,步道流畅,绿化点缀,可供居民游客漫步、休憩,是南昌路推进沿街面风貌改造的样本之一。在街角,地铁公司临时用地、复兴路马当路口的追梦园等各类公共绿化空间,都为市民提供了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绿色空间。
作者:郁文艳
编辑: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