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开学啦!“神兽”如约“回笼”,如常的背后,老师们“动足脑筋”
一年级“萌新”挂多色胸卡,方便识别。
时隔多月,“神兽”们终于背上了久违的书包,重新踏入了美丽的校园,见到了亲切的小伙伴和老师们。
今天早上8点不到,在密云路471弄的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校门口,“神兽们”背着书包,和往常开学一样,开开心心地步入校园。曲阳四小的杨晗辰说:“小伙伴们都和我一样,心情又兴奋又激动,毕竟已经将近5个月没有见到老师同学们了!”而在静安区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门口,每个入校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张胸卡,在家长们不舍的目光中走进校园。
【一年级“萌新”挂多色胸卡】
如常的背后,是全校教职工“冬足脑筋”地周翔准备。
记者在曲阳四小校园内看到,校园门口的地面上划有一条醒目的黄色线段。“这是一条‘礼貌线’。”曲阳四小朱依黎校长告诉记者,学生进校门之前在此处稍作停留,一方面向门口执勤的老师们敬礼,一方面也方便老师为每一位学生测量体温。记者发现,在距离“礼貌线”2米处,多了一个用红色隔离绳拉出的“缓冲区”,送孩子的家长在红绳之外停留,和校门口的孩子保持距离,避免在校门口造成拥堵。“孩子能重回校园,我既高兴又有点担心。”一位家长说,高兴的是能和同学老师们在一起肯定很开心;担心是毕竟好几个月没回校园了,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希望他们能在校园知识的海洋里好好畅游。”
就连一年级刚入校的新生,脸上虽然带着懵懂,但对校园却并不陌生。原来,曲阳四校的一年级新生早在8月29、30日便进入校园,除了带着他们参观校园、认识自己的教室,老师们手把手教他们进校礼仪,任课老师也提前和孩子们见面,告诉他们这门课是怎样的,会学到什么知识。
曲阳四小一年级“萌新”在进行入学前教育。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校园生活,每一位一年级“萌新”都有一个彩色胸牌,不同班级的胸牌颜色不同,胸牌上一面写着孩子的班级、姓名,另一面则写着“家长寄语”,让孩子们时刻感受到家长的陪伴。
静安区一师附小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胸卡,里面既有学生的基本信息,还融入了“核酸码”。学生可挂在胸前,方便随身携带,学生也能够快速、便捷地完成核酸采样。学生在校自己保管好自己的胸卡,避免遗失,让小学生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好习惯。
【老师们化身“小蓝”】
开学后,校园内的核酸检测重任便落到了“老师们”身上。
虹口区曲阳四小健全“一校一策”防控方案与应急预案,做好应急人员安排、物资储备、隔离场所落实和核酸检测联系协调等工作。8月中旬,学校14位志愿者老师通过线上培训和实地操作完成核酸采样员考核,在确定了师生核酸检测方案,在开学前进行核酸检测和应急处置演练。
记者在曲阳四小看到,整个校园有2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各设4个点位,2个采样点分别为科艺楼2楼教室和四楼会议中心,“因为这两处打开所有窗户通风状况好,地方比较开阔。”等候区则分别安置在四楼与二楼走廊,并设置“2米线”标记。在采样区,开放式采样点的桌椅同向摆放,在四个点位之间设置物理隔断为核酸釆样人员工作区域,不同点位接受釆样的对象等待区间隔2米做上标记。二楼采样点教室外面小间和会议中心内小间,是“防护用品脱卸区”,里面放置了空气消毒装置。
“下午1点至3点半,是曲阳四小师生们错峰核酸采样时间。”曲阳四小教导员姚迩介绍,在两个采样点,各有4位采样人员和2位扫码辅助人员,他们身穿蓝色隔离服,戴着防护面罩和N95口罩,化身“小蓝”为孩子们进行核酸采样。“孩子们年纪小,尤其一年级新生不在父母身边,做核酸时如果紧张,我们都会慢慢引导。”
静安区一师附小有1900多名学生,全校有16个核酸采样点。为了保证每天能有效快速地完成校内核酸检测,在开学前,全校80多位教师参与了核酸采样的培训,学校也会在每天午间时段进行分批次,分年级的错峰核酸采样工作。同时,校园内也有清晰的核酸采样点标志和采样过程图,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通道和医疗废物通道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