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天的“大白”如何自我降温 高温天的“大白”如何自我降温
■劳动报记者 刘振思 文/摄
近日,申城进入“高温蒸煮”模式,各户外核酸采样点位的“大白”“小蓝”们正经历着“烤”验,部分露天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点位,会有“大白”中暑情况发生。面对高温挑战,如何为这些“大白”“小蓝”们降降温、消消暑,相关单位和组织又有哪些降温“凉”策?
“大白”面临高温考验
“热”和“潮湿”最难受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温给核酸检测人员和防疫人员带来了新的难题。汗水浸透的衣服、泡到脱皮的双手、留下勒痕的脸庞……“大白”“小蓝”们的坚守令人动容。
一方面,核酸采样必须做好防疫防护措施,另一方面高温环境下对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工作安全带来了不少隐患。为此,在最常见的户外露天核酸采样点,通过放置冰块、大功率吹风机、遮阳棚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隔热,甚至有“大白”直接躺在冰块上的网图一度在朋友圈广为传播。防疫防护不能松懈,防护服、口罩、面罩(面屏)缺一不可,一次采样一次手消,几十上百次的采样动作迅速消耗着体力,而消暑降温又迫在眉睫。
在去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在广州疫情防控期间,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对3658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穿着防护服后,“热”和“潮湿”的不适感觉有显著增加。80%的医务人员出现大量出汗,55.2%的医务人员存在呼吸困难,还有46.8%的医务人员反映过度脱水。此外,还有面部肿胀(74%)、手浸渍糜烂(56.7%)和视力障碍(49.3%)出现。
调查研究中显示,医护人员常通过饮用冰水来缓解防护装备带来的不适感,不过,研究同样提到,饮用未经补充电解质的液体,可能会导致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同时,防护服带来的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防护的效果。
冰块、冰凉贴、降温背心
各路关爱送上贴心“凉”策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静安区新闸路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在现场,除了两个检测口前各设了一个帐篷,排队等候区也设置了遮阳篷和电风扇,为现场“小蓝”及采样的市民降温。采样亭内设置空调,内部温度显示保持在26℃左右,一名采样人员和一名扫码人员分工有序,熟练地为不断前来的市民完成采样。
据了解,在高温时段,扫码工作将安排转至亭内进行。中午12点到下午3点,由于气温高,前来采样的人也较少,仅安排2人在亭内值班,分别进行扫码和采样工作。而在其他时间段,对于亭外维持秩序的人员,会安排他们轮流进亭内进行扫码工作,加强休息轮换频次,尽量减少高温作业时间,增加他们的休息时间,让采样人员能多一分清凉。
为了应对上海夏日升温,该站点还紧急采购了降温贴、降温背心等,为室外辅助人员发放了小风扇,采样点也贴心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盐汽水、医用退热贴等防暑降温用品,在保障一线采样人员“战高温”的同时,也为临时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便利。
此外,在上海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各路关爱也及时为“大白”们送来“凉”策。
日前,杨浦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该区四季广场的常态化核酸采样点送去“降温”大礼包,除了有藿香正气丸、风油精等常规解暑药品外,也有降温清凉喷雾、冰凉贴等快速降温用品。在杨浦区的多个点位,大部分点位都在采样亭内安装了空调,在排队区域设置遮阳棚,一些点位还放有冰块,提供冰水、冰棒等。
在徐汇的社区采样中,为了防止“大白”中暑,有小区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团队贴心地准备了冰冻矿泉水和绿豆汤。冰冻矿泉水用来降温,敷敷额头、腋下,物理降温;等工作完成,又可以有绿豆汤来消暑解渴。
在长宁区的社区采样中,程家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任秋玲招呼大家记得“吃着人丹上阵”以防中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任秋玲和三位同事,共完成了345份样本采样。平均每分钟采样超过5人。扫码员额头的汗水不断在眉毛睫毛处积累,眼前的视线变得模糊,手套也已经泛出汗水的印迹。任秋玲的肩膀上贴着一个冰凉贴,她止不住地称赞:“还是要早做准备,这个东西今天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止冰凉贴,他们还事先服用人丹,身上喷了降温喷雾,贴上冰凉贴。这些都是他们在过往的工作中总结的宝贵经验。接到采样通知再来布置降温防暑的工具往往也来不及。因此,医务工作者们都选择自备多种防暑药物、工具。
同样,为保障生产的防疫需要,不少企业组织了自己核酸检测队伍,经过培训后火速上岗。在上汽乘用车安亭生产基地,一支近百人的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队随时待命,通过分班轮流上岗。据该企业团委书记熊楚良介绍,核酸检测每周一、周三进行全检,要覆盖约6500人,其他工作日时间段每天上午安排2.5小时,由员工自行预约。“工作量还是很大的,我们一般开设7条检测线,为采样亭接上空调出风口,为采样员准备好穿戴的降温背心。高温中,开展日常慰问,提供冷饮、雪糕、湿纸巾、手持风扇等;定期专项慰问,发放慰问品等。”
为“大白”带去清凉
各级工会关爱不断
近日,全国多地的“热射病致死”屡见新闻。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表现为皮肤灼热,意识模糊,并伴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临床综合症,死亡率较高。
在抗疫一线,防暑和防疫都不能松懈,既要做好防疫的职业保护,也要做好高温下防暑的职业保护。记者在走访部分核酸采样亭时发现,亭内空调调至适当温度,湿度计指针显示在“适宜”区间。通过轮班轮岗、保障亭内温度湿度等办法,极大缓解了采样“大白”们的工作不适感。“穿上‘大白’以后,热和闷是一方面,但采样、手消等流程动作,我们一个也不能少。”核酸采样员小何说道。同时,通过分工,亭外也有工作人员协助试管拧盖,辅助采样人员减轻一些负担。部分常态化核酸采样点,根据人流情况适当安排采样时间,避开中下午高温时间段,为工作人员、市民尽可能减少置身高温的可能。
据悉,为了让一线抗疫工作者“冰凉”上阵,各区总工会已开启“解暑降温模式”:冰块、风扇、帐篷等各式各样的“清凉大礼包”一一配齐。在市总工会的号召下,上海市职工帮困基金会将上海农商银行、中华药业等爱心企业捐赠的善款购买防暑降温物品——清凉喷雾、降温冰贴、降温饮料……化作夏日里的一丝清凉,送到各区一线抗疫人员手中。嘉定区医务工会第一时间根据区总工会相关指导内容,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卫生健康系统夏季职工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各基层工会立刻行动,协调改善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并科学调整工作时间,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段开展工作,合理缩短连续工作时长。与此同时,一批批防暑护具、药品、清凉饮料和清洁用品也被及时配送到了一线医务人员手中。“派发的风冷马甲、散热背心非常有效果,刚穿上体感温度直接降了许多。”一线医务人员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