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城各级工会为职工提供心理疗愈 精细调研、搭建专业团队、出台心理关爱政策

上海市医务工会
做医护人员的“心灵大白”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的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很多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也将逐渐回归到自己的日常岗位上去。
在本轮疫情中,上海的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满足日常医疗服务、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又要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巨大。在疫情期间,上海市医务工会开设了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热线,为在方舱内工作的医护人员等提供及时的心理疗愈,成为守护“大白”的“大白”。
疫情期间
让他们感受疗愈
疫情袭来,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而上,遮蔽严密的防护服下,他们同样是妻子眼中的暖男,是丈夫眼里的公主,是父母跟前的乖囡。忙完一天的工作,密集的情感和疲惫的身躯双重夹击,他们渴望自己心里话能被倾听。自3月14日起,上海市医务工会委托舒辅 EAP 为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紧急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大家进行科学调适,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应对。
“我在方舱工作,不能回家。我特别想孩子,无法入睡,失眠,焦虑,我担心她,她还很小。” 雅莉(化名)拨通电话后情绪低落,声音中也带想要哭泣的克制,强力压抑着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是热线开通后的第一个电话,心理咨询师刘芷伊老师在这头的心立即揪了起来。
汹涌的情绪倾泻而出,电话这头只是温言宽慰着、耐心地倾听着。等到她稍稍平复,刘老师试着将她从情绪旋涡里拽出来:“上一次和孩子视频通话是什么时候?”停顿了一会儿,雅莉说:“和孩子每天基本上都会通话一次。每次孩子一看到我,都会笑盈盈地向我张着两只小手,要抱我。我一看见孩子,烦恼就没了!”
找到了解决纠缠在一起许多问题的“线头”,咨询师尝试着建议,鼓励她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继续和孩子视频沟通,增加更多家人之间的安全感,信任感。又提出让她准备一个眼罩,在工作中休息片刻时给自己制造一个黑暗的环境,哪怕只是入睡十分钟,也能让身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休息,情绪也会有所舒缓。此时,即将挂掉热线的她直言,心里已经踏实许多。
就在5月10日,上海市医务职工疫后心理关爱计划专家咨询研讨会召开,会议邀请了上海市医务工会、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上海抗疫医护人员心理关爱热线以及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就疫情后医务职工的心理关爱计划进行研讨以及介绍职工EAP在疫情期间的热线工作开展情况。
三级关爱网络
两支专业队伍
据悉,在此前2020年疫情刚刚袭来之时,上海市医务工会便推出心理健康关爱计划,各医院工会当时也多措并举,做医护人员的心灵大白。而在今年,这样的关爱系统将更为全面和专业。整个计划将构成三级心理关爱网络:建立医疗机构——区医务工会——市医务工会。由上海市医务工会牵头,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各直属基层工会及各区医务工会等条线落实。
此外,在市医务工会牵头下,建立两支队伍——心理关爱专家队伍、心理关爱专业服务团队。其中心理关爱专家队伍负责制定科学、有针对性的医务职工心理关爱计划,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员工关爱。
心理关爱专业服务团队负责为基层单位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服务。
各基层工会做好前哨,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关爱方案。必要时可向上海市医务工会申请专业技术支持。各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特色亮点,可借助市医务工会职业健康促进协会平台凝练整合,探索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职工心理关爱体系建设。
■ 劳动报记者 庄从周
静安区总工会
关爱职工复工后心理状况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王枫) 近日,静安区总工会对全区1600余名职工开展了思想心理状况调研,调研显示:大多数职工迫切期待回到工作岗位上,恢复原有的生活。但受疫情的影响,在职工群体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失业、担心收入下降等情况,对此,静安区总工会将采取政策宣传、先进宣传、心理疏导、职工文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助职工顺利迈出复工复产第一步。
据了解,日前,根据市总工会要求,静安区总工会采取在线问卷调研方式,在全区职工中开展思想状况调研,共采集到有效样本1605个,参与者来自全区46个大口工会和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静工汇”粉丝,所在单位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
问卷调研显示:静安职工思想状况总体稳定,大局意识较强,疫情期间,静安职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疫情防控,有近五成的受访者担任志愿者,承担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同时,大多数职工也都迫切期待回到工作岗位上,恢复原有的生活。
与此同时,调研发现,受疫情的影响,在职工群体中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失业、担心收入下降等情况,职工的工作活力、投入、工作满意度均有所下降。由于封控时间较长,对复工时间不确定等因素,部分企业职工思想存在一定波动,还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情况。部分职工认为市场需求可能存在萎缩,对复工复产后的收入信心不足,对个人收入、就业岗位存在一定担忧。
针对职工中存在的负面情绪,静安区总工会将采取多措并举做法为职工排忧解难。围绕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开展相关政策、工作指引的宣传,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积极向上舆论氛围和复工复产良好环境。同时,针对职工普遍性心理需求,开设“减压放松、情绪疏导、亲子沟通、正念冥想”等心理团辅课程,为企业提供“点单”服务;重点关注抗疫一线医护职工,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提供免费公益咨询服务;举办工会干部心理知识培训,提升后疫情时期工会干部对职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水平。
宝山医务工会
织密“职工关爱网”
本报讯(劳动报记者 王海雯) 在宝山区,有近7000名医务职工正夜以继日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连日来,宝山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工会靠前服务,织密“职工关爱网”,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
在市总、区总及市医务工会的支持下,近两个月中,各级工会先后多次慰问方舱、定点医院、隔离点、核算采样等抗疫一线岗位,慰问金额达189万元。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前后,区卫健委带着鲜花与蛋糕走访慰问了29家医疗卫生单位的3500多名护理工作者。在问题最突出的物资需求方面,医务工会多方寻找资源,第一时间为职工组织团购菜品。与此同时,基层工会主动关心特殊家庭,为疫情坚守岗位的“夫妻档”职工解决子女、老人照顾问题。
当前,医护工作者除了时间紧、任务重,同时还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区医务工会借助区总工会等平台资源,对有需要的职工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不定期推送心理疏导直播课程,配送DIY制作等减压活动。各基层工会保持与职工紧密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实情,对突发事件下职工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及时干预、谈心疏导,帮助和引导他们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抗击新冠疫情的攻坚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