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钥匙你保管,你家姆妈我照看,这里的邻里关系让人暖心
为了让小区里的居民都吃上放心肉,“501党员”整个下午都在忙着找新的保供渠道。
这一切,只因楼上702的阿姨说了一句想吃面包和蛋糕。“501党员”在各大平台来回“游击”后,选了一款瑞士卷给阿姨送去。搞得“501党员”的太太都有了一些“小情绪”:“感觉老公对702的阿姨比对我温柔耐心多了。”
“501党员”是李翔在临时党支部微信群里的昵称。在静安区的景苑居民区,包括李翔在内的156名党员通过“先锋上海”向社区报到,成为邻里关系网最亮眼的连接点。党员们梳理邻居的需求和资源,带动更多居民成为守望相助的志愿者。远亲不如近邻,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这张邻里关系网,把大家护得严严实实。
图说:邻居表达感谢。静安区供图
景苑居民区成立的4个临时党小组中,李翔所在的静安国际广场临时党小组志愿者服务团队,一共有9名党员,人数是最少的。据组长郝喜介绍,9名党员要对应80多户、200多位居民,需要一对一服务的独居老人就有13户,部分居民还有特殊需求。
党小组开始“招兵买马”,陆续有5名非党员志愿加入。在上海工作生活了10年的台湾小姐姐Lori得知党小组志愿服务队的服务项目后,积极报名参加,并很快就认领到了第一个任务:一位居民在微信群中求助,她因出差的缘故,被封控在了小区外。小区封控前,她曾委托朋友上门为家中的两只猫咪备了些猫粮和水,但随着封控时间一再延长,两只猫咪断粮,家中视频监控出现故障,她无法了解猫咪近况,心急如焚。
图说:Lori帮忙照顾的猫咪。静安区供图
Lori及时而简洁地回复:“我养。”求助的居民让跑腿小哥送来房门钥匙,物业为Lori找来“大白”防护服。Lori第一次上门,两只猫咪怯生生躲在一床毯子下。Lori为它们添食添水,将用了十几天的猫砂更换掉,还贴心地拍摄了两个小家伙的视频传给主人,让她不必担心。
Lori每3天就上门照看猫咪一次。两只猫咪一开始见到她还会发出不安的呜呜声,现在已经完全熟悉了这个好心的不速之客。“下次要给它们带罐头。”Lori也越来越喜欢这两个小家伙。Lori来自台湾,猫咪主人是香港同胞,志愿者们笑称这次志愿服务是两岸三地同胞一家亲。
静安枫景苑小区有一户独居老太,身体不太好。党员志愿者为老太专门建了一个关爱群,老人的不同需求由不同的志愿者对接。群里一位精通中医的党员志愿者根据老太太实际情况,结合远程照片查看老太太舌苔,制定了手穴贴和针对性食疗方案,没想到很快就有效果。老太非常激动,说看到了希望,相信自己能好起来,心情也变得很好。老太家属十分感激。
景苑居民区还自发为封控期间留守在小区的大堂管家、保安、物业管家准备一日三餐,有的楼栋甚至贴心地准备了下午茶和夜宵,制作了送餐排班表。“物业师傅在封控期间忙前忙后十分辛苦,每天高强度体力活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补给,我们就多烧一些饭菜,提供给楼道管家和保安小哥。热腾腾的牛肉汤、入口即化的脱骨吮指红烧鸡、清炒时蔬,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住在枫景苑小区的党员张斯然说。
图说:4号楼团购投喂物业保安。静安区供图
很多人社交圈是以工作为原点,活在各自工作节奏中的人们很少有时间来打理邻里关系。这次疫情封控,让社区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楼与楼之间,关系重新构筑,平行线找到了交集。
通讯员 周雨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