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我们都会照顾好!申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坚守云端,个性化照护抗疫一线人员子女
疫情以来,无数抗疫一线工作者无反顾奔赴前线,持续奋战。居家的孩子,成了他们的最大牵挂。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上海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坚守岗位,隔屏不隔爱。他们用责任、智慧和温情,“云端”相伴,“在线”守护,为孩子送去温暖和力量,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个性化照护一线抗疫人员子女
每个上午,班主任会给每个孩子送去温馨的“第一声问候”,聊聊一天的安排;每周有固定两天,老师和孩子相约云端,共进午餐;每周六,热心家长组成“兼职云上妈妈团队”,带上自己的孩子和医务人员子女云上相聚……上海市黄浦区荷花池幼儿园很多“白衣天使”家长披星戴月,坚守抗疫一线。老师们专门设计了七彩大礼包,给他们的孩子送去爱与陪伴。
静安区育婴堂路幼儿园通过前期调研,针对抗疫一线的双职工子女照看问题,制订了个性化方案,通过教师与家长线上接力,在家长无法照看的时间段里,由教师线上轮流陪伴,使家长无后顾之忧。
小班小何同学的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最近妈妈接到紧急通知,需要留院工作不能回家,爸爸虽然居家办公但无暇顾及孩子。于是,班主任沙老师和顾老师轮流承担起了云端看护的工作。每天,两位老师都会在小何爸爸工作的时段准时上线,与孩子在云端玩游戏、做运动等,让小何的爸爸安心工作。
而普陀区金洲小学第一时间成立了“金洲爱心志愿服务队”,竭力给予这些特殊家庭最大的关爱。
五(7)班王泺淇和二(6)班王钧衡是姐弟俩。爸爸是医生,一年前参与援藏。妈妈作为社区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当疫情卷土重来的时候,她又奔赴一线。姐姐王泺淇的班主任主动联系各学科老师,为她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除了跟进学习情况,还关心孩子“宅”家的心理状况。弟弟王钧衡的班主任为他制订学习生活计划表,每天跟他网上交流、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
“孩子很喜欢那些小游戏,尤其是那个变色的游戏,材料简单易准备,孩子每天都要玩,一玩就是一个多小时,也不吵闹着要看电视了。”崇明区江帆幼儿园中四班小羽的外婆对班主任施永美说起了孩子最近的变化。
小羽的妈妈是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爸爸因为工作常年不在家中,家中还有一个3岁的妹妹。疫情以来,小羽的妈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孩子现在由外婆照料,但小羽妈妈一直担心老人力不从心。了解情况后,施永美迅速与孩子通话,与其约定好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同时还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推送了很多小游戏、小故事,丰富居家生活,让孩子一天的时间合理分配,动静结合。孩子的喜人变化,让家长欣慰不已。
同写一封信,讲述抗疫一线父母的故事
日前,上海市杨浦区民星中学党支部开展了一场以“同抗疫,心在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线上校会,让一线抗疫工作者的子女们聊聊他们眼中的父母。
高一学生璐璐的父母分别是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和新华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疫情以来,他们投身到抗疫一线。从小生活在医生家庭,她十分理解父母的工作。在线上班会中,璐璐分享了爸爸妈妈的抗疫故事,她说:“疫情期间,爸爸妈妈更忙了,回家也更晚了。我帮不上什么忙,但能照顾好自己,不给他们添麻烦,让他们全力抗击疫情。”
同样身为医务人员子女的高一学生小雯,也在线上班会中朗读了她写给医生妈妈的一封信,“每当我要埋怨妈妈没有时间陪我的时候,我都会告诉自己,总有人比我更需要她。此时我们要更坚强,成为爸爸妈妈的后盾。”
据了解,民星中学有50余位学生的家长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投身抗疫工作,各班班主任也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支持身边参加抗疫工作的家长,通过这些家长的榜样作用,弘扬抗疫精神,激励更多孩子奋勇前行。
教师在云端,用爱为学生加油打气
那天,浦东新区建平中学西校初二(11)班小悦的母亲焦急地向潘璐熠老师反映:她从事市场监管工作,孩子的父亲是民警,二人都将奔赴抗疫一线,家里陪伴孩子的只有年长的外婆,非常担心孩子上网课的事情。
潘璐熠知晓后,一直用微信、电话与小悦联系,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心细的她发现,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情绪低落,潘璐熠给小悦发了一条微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安心在家学习,有情绪可以随时和潘老师沟通。”为了让小悦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潘老师请孩子的几个好朋友在课余时间和她聊天、排忧,并邀请孩子在班会课上做演讲,和同学们分享她父母的抗疫故事。
线上教学开展一个多月了,松江区华阳桥学校的吴天音老师在网课互动时发现班上学生小东有些心不在焉。原来,小东和姐姐小丽被隔离在家,孩子的父亲在派出所工作,一直在抗疫一线。妈妈居家工作又要管两个孩子,有些顾不过来。此后,吴天音在线对小东进行一对一的课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一对一的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给孩子送去了温暖。同时,任课老师们还主动联系姐弟俩的母亲,告知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送去安慰,有效缓解了母亲的焦虑。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