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起战疫|文艺工作者抗疫日记·京剧演员熊明霞:“疫情”不仅看到“疫”更体味到了“情”
抗疫日记|“疫情”不仅看到了“疫”更使我体味到了“情”
讲述者:京剧演员熊明霞
“疫情无情人有情!这个时候,我觉得正是我们党员该站出来有所担当的时候,有困难冲在前面,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为老百姓做点儿实事儿。”
接到戏曲中心发出的党员志愿者的倡议书,熊明霞当即向所在的静安区曹家渡街道报了到,随后就被分配到了自己的社区做志愿者。
“我们的工作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针对核酸检测时候,分批分栋分楼层组织居民有序核酸。在‘足不出户’的防疫要求下,把物资分发到每一家的门口。因为在自己家小区做工作,所以每天占用的时间也不是很长的,也就几个小时。”
从4月1日起,至今已经做了九次志愿者工作了。
“我们有个志愿者的大群,在做核酸服务的时候,我们时刻关注群里的动态,等到我们这栋楼的时候,我们也尽量让大家保持安全距离。我们会及时和居民沟通目前的进度,几号楼在做啊,大概还需要等多久啊,一层楼一层楼地叫,做好这一系列的安排及安抚工作。现在已经做了很多次,有经验了,大家都配合得很好。”
“当然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是第一次真的是很困难。我们这里蛮多老年人一开始连怎么用手机打开二维码都不会的,需要我们用更多的耐心一步一步去教、去指引他们操作。”
“说实话,原来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我们很多人都披星戴月的,在一个小区里一年也见不到几回,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原来也是我们小区的。但是通过这次志愿者工作经历,我们需要挨家挨户发放物资,需要排查每一户的人员数量,有什么具体需求和帮助,哪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哪家的老人不会网购,哪家有婴幼儿亟须奶粉尿布资源……从而有针对性地积极提供帮助。同时,手把手地教会小区里的老年居民如何加入社区群、如何建立交流群,保证了各类通知和资讯的高效传递。所以我现在也对每一户都非常地了解了,拉近了距离,增进了邻里间的友谊。‘远亲不如紧邻。’这句话,这次真的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我们经常在群里互动,大家会问个好啊,也会彼此安慰,我觉得就是一个大家庭的氛围。”
“今天单位慰问员工,发了爱心大礼包了。我想我们家就两个人,楼内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也不会团购蔬菜,我们和他们分享一下吧。”
其实熊明霞家里也有特殊情况,她的先生(金喜全)由于工作原因,疫情期间也“舍小家为大家”,自愿驻守在学校(高校)一线,陪护住校学生们做好各项工作。
“他也很忙,学校的情况会比较综合一点,还要开各种视频会议,所以我们俩也就只能晚上通通视频电话,相互鼓励一下。”
先生一直很关心熊明霞的身体状况,因为她去年刚经历了一次大手术,目前还在恢复期。熊明霞却说,“我们楼道一共3名志愿者,也是2位老党员阿姨带着我一起干,她们一位八十多岁了,一位七十多岁。看着她们还有我先生,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我有什么理由不用心用力做好服务。”
上门时,熊明霞都会先自我介绍一番,“我是住在咱们小区几号楼几室的,我是一个京剧演员”,而后把自己的微信先拿给他们看。
“你是京剧演员啊”“你就是熊明霞呀,我知道我知道”,在这样的热情回馈中,彼此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熊明霞笑着说,这大概就是演员这个职业的天然优势吧。居民们也会在群里同她热络交流,像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这种“久违的大家庭的温暖”更教她感动不已。
大家经常会献计献策,怎么把我们小区的物业能够搞得更好。她清楚地记得,有次为小区发放物资,志愿者们忙忙碌碌一直奋战到深夜。有一户居民大约是从门缝里看到了她和另一位志愿者上下奔忙的身影,就默默地在自家门口的地上放了两瓶鲜牛奶,隔门对她们讲,你们辛苦了,这是给你们润喉的。
“我们肯定不会要的,但是心里真的非常感动。”
熊明霞说,我觉得能够帮助到大家由衷地开心!上海是个海纳百川、包容豁达的城市,“疫情”不仅看到了“疫”更使我体味到了“情”,责任与信心并行,我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大家携手同心,共克时艰,迎接健康美好的生活。
熊明霞:国家一级演员,工花旦、花衫行当,宗荀(慧生)派、赵(燕侠)派。毕业于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首届中国京剧流派艺术研习班学习。先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宋长荣和赵燕侠为师。并得到刘长瑜、李薇华、刘秀荣、沈健瑾、王紫苓、陆义萍、张雏燕、梁谷音、沈世华等老师的亲授。擅演剧目有《乌龙院》《红娘》《勘玉钏》《香罗带》《杜十娘》《棋盘山》《得意缘》《白蛇传》《玉堂春》《潇湘夜雨》等。曾获第五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等。
《红娘》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