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方舱医院里,有一群“王芳”似的抗疫女战士
提起王芳,凡是看过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儿女》的,一定会想起电影中那个勇敢、美丽的女护士王芳。在静安区久隆方舱医院里,也有个名字叫王芳的人,她就是该方舱医院队长、市北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共产党员王芳。市北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鶄今天告诉记者:“我们久隆方舱医院有一群‘王芳’似的抗疫女战士。”
图说:静安区久隆方舱医院。毛霆钧 摄
5天建两个方舱医院
这轮疫情暴发以来,市北医院干部职工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在保障正常医疗运转、做好院内核酸采样工作的同时,每天还要派出大批次医护人员,支援、协助居民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等做好核酸采样。
图说:静安区黄山路方舱医院隔离救治点。魏毅 摄
4月4日,市北医院接到上级紧急命令,在黄山路筹建方舱医院,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鶄带领大家连续奋战2个昼夜,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保质保量完成了这个方舱医院的改建任务。紧接着4月7日,医院又接到上级指示,筹建600张床位的久隆方舱医院。由于连续作战,医务人员十分疲劳,人手也捉襟见肘。
图说:“战前”动员在久隆方舱医院进行。魏毅 摄
医院留守的广大党员和职工纷纷报名请战,王芳也主动请缨,要求上“疫场”。
“王芳是最好的队长人选。”张鶄介绍,王芳曾在急诊工作过,有丰富的急诊抢救经验,现在又在重症监护室担任护士长,对重症抢救、应急和消毒隔离等都比较专业规范,加上她管理也很严格。
图说:市北医院骨科医生汤炳旺查房时,及时开导和安慰患者紧张的情绪。李文桐 摄
经过挑选,由市北医院王芳、石珏、汤炳旺等3名党员领衔,共计23人组成隔离救治点医疗队,直赴久隆方舱医院开展工作。市北医院5天建成两个方舱医院,王芳也成为了医院第二个方舱医院的队长。
图说:严格按规范培训医护和工勤人员。王芳 摄
与家人通上视频电话
进入方舱医院后,“阳友”多多少少难免会有一些孤独、害怕和焦虑,甚至恐惧。全体医务人员在精心医治患者的同时,还密切关注“阳友”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给“阳友”更多的人文关怀。
4月9日晚上第一批入院的患者中,76岁的陈阿婆坐着轮椅,推着一个大箱子,里面装着制氧机,她是一个严重的慢阻肺患者。因为担心呼吸不畅,她一直开着制氧机戴着面罩。刚来的时候,老人独自坐在床上不停地唠叨:“我怎么会得这种病?……”
第二天晚上查房时,方舱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市北医院老年康复科医生石珏发现老人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急忙上前询问。
“救救我,救救我!”老人紧紧抓住石医生的手不肯松开:“医生,我会不会翘辫子(死的意思)啊?”。
“怎么可能?有医生呢。”石珏一边笑着不停地安抚老人,一边快速处置,同时给她吃中药调理。因老人无人陪伴,操作制氧机又不方便。石珏每天就发动当班的医生、护士,一有空都去关心帮助她。入院第4天,陈阿婆咳嗽有了明显好转。
石珏每次路过陈阿婆身边,都会停下来,主动与她聊聊家常,想方设法让她放松心情。细心的石医生还发现老人每次看着隔壁的“阳友”与家人视频时,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老人不会用视频)。石珏被这一幕深深触动着,于是她来到办公室查阅老人登记的信息,从中找到老人女儿的电话,并与她女儿加了微信。第二天进入方舱后,石珏来到老人身旁,连线上陈阿婆女儿的微信后,让老人与女儿足足通上了10多分钟的视频电话。当陈阿婆得知家人都一切安好,老人的心情放松,情绪也稳定了,积极地配合治疗。
图说:带着呼吸机的老人与护士自拍照片留念。石珏提供
4月18日,静安久隆方舱医院第二批康复者出院,陈阿婆也在其中。医生护士用轮椅推着她,拿着制氧机,把老人送上了车。
小男孩手绘“五星红旗”
9岁小男孩晓思刚到方舱医院时有些发烧,感到口干舌燥,就向妈妈提出想吃平时最喜欢的水果芒果。
“儿子啊,这都什么时候啦?妈妈到哪里去给你找芒果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正在一旁给患者发药的王芳回到办公室后,就开始找芒果。因为她记得前几天曾给过一个芒果给一个3岁小女孩(阳性)吃,还剩一个自己没舍得吃。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芒果。当王芳把芒果送到小男孩的床前时,孩子妈妈惊讶地看着王芳说:“你怎么知道我儿子想吃芒果啊?”王芳笑了笑说:“我变出来的。”
图说:护士把自己吃的水果饼干等零食给小朋友吃。张玉萍 摄
从此,小男孩见到王芳就叫她“护士姐姐”。这个护士姐姐还真够格,每当网课后,小男孩学习上有弄不懂的地方,王芳总是不厌其烦地辅导他功课。
“护士姐姐,这是我给你的。”4月18日,小男孩在黑板上画了一面“五角红旗”奖赏王芳。
图说:王芳与手绘五星红旗的小男孩合影留念。张玉萍 摄
“这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一份礼物。”王芳乐得笑开了花,与小男孩合影,并做了一个爱心的手势,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
特约通讯员 喻文龙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