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护士“阳了”,在方舱医院就地当起志愿者
作者:荀澄敏编辑:荀澄敏
像很多阳性病患一样,“90后”的护士姜晶晶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怎么“阳了”。
从确诊时的一点忐忑,到方舱后身体逐渐恢复一点后,她决定就地报到“上岗”。
虽然现在还没有全阴,但她已成照亮方舱的护理之光,抗疫一线的“提灯女神”。
说起出舱最大的心愿,她想跟在隔离的老公回家团聚,把冰箱里火锅全部吃完。
确诊后有点忐忑,但并不害怕
4月3日对姜晶晶而言,是一个普通得再不普通的工作日。正是这一天午夜时分,她在家发起了高烧。直觉告诉她,可能是中招了。看着正在熟睡中的丈夫,姜晶晶悄悄给自己带上了口罩,带上了一些随身换洗的衣服,就跟老公说了一声,“要去趟医院,看下发热门诊。”
作为静安区市北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姜晶晶对新冠并不陌生,她告诉丈夫不要陪她去看病,在家里喷点酒精消杀一下。
午夜的12点,姜晶晶再次来到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医院,只不过这一次,她的身份不是工作人员,而是发热门诊的病人。核酸检测是第一步,然后则是等待结果,在这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姜晶晶和老公也在微信上表达着自己的忐忑,“万一是新冠的话……”她老公说:“不要自己吓自己,就算确诊,也一定能康复。”
正是这份乐观,让姜晶晶定下了心,“其实我自己就是医务工作者,对新冠不陌生,用科学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好了。”经过大半夜的等待,结果终于出来了,不出所料,姜晶晶确诊了。
此时的她依然在发烧,身体有些虚弱。此时的她第一时间告诉了老公,让老公赶紧准备密接隔离的生活用品。两个互相安慰的小夫妻,忽然就有点泪目了,“其实也不是害怕,就是情绪一下子有点没绷住。”
姜晶晶确诊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医院同事、领导那里,让她感到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同事都发来了安慰的微信,还录制了各种鼓励她的视频,“那一刻,我真的心定了。感觉到了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姜晶晶在市北医院工作了十年,这份鼓励让她多了一份信心。
按照流程,姜晶晶就地隔离在了医院的发热门诊,这里与她一样确诊的病患,同样也在焦灼地等待着。虽然还发着高烧,她时不时安慰着同样确诊的病友们,“虽然我也是病患,但我总觉得自己是医务人员,应该照应一下其他新冠患者。”
在发热门诊的隔离间里,姜晶晶和她的病友们呆了三天。此时,静安的方舱医院正在全力建造,第四天,他们正式转运到了黄山路方舱医院。姜晶晶的老公作为密接,也转运到了宁波隔离酒店。
这是两人结婚以来,第一次分别这么长时间。他们互相在微信里鼓励打气,相约一起回家后要好好团聚。
方舱里有个不穿防护服的“大块头”护士
刚到方舱,姜晶晶被安排在一间3人的“病房”里。虽然还没有转阴,但发烧症状明显减轻了,方舱护士第一次来量体温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就认出了彼此,“这可能是我确诊新冠之后的小确幸了,我一直都跟医院的同事们在一起。”
黄山路方舱医院由市北医院全面负责,每一个“大白”都是姜晶晶的同事。作为病患的身份,姜晶晶接受着同事们的悉心照顾,每一次量体温、做核酸……这些熟悉得再熟悉不过的流程,让姜晶晶突然有了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其实,我到了方舱以后,症状都消失得差不多了,但核酸还没有转阴。”
看着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口罩和面罩,有时要用很大声说话,才能跟病患沟通;看着同事们戴着双层手套,艰难地准备核酸检测的扫码、登记工作……姜晶晶萌生了方舱“上岗”的念头,“我不用穿防护服,无论是做事、还是沟通,都更方便。”
姜晶晶主动找到方舱医院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张锦敏,请求就地重新“上岗”做志愿者,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延伸到病区来,“护士长,我原本就是你的兵,请下达任务吧!”

“你前两天还高烧,先休息休息吧。”张锦敏关切地说,因为作为护士长她心里最清楚,这轮疫情爆发后,手下的护士们为了抗击疫情是怎样“玩命”地不分白天黑夜的咬牙苦干!现在不幸被感染都成了病人了,哪里还忍心让她在受累……
“我感觉好多了,没事,就让我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吧,这样也可以减轻些姐妹们的负担。” 张锦敏还是拗不过性格直爽的姜晶晶,只好答应了。但有一个条件:每天要根据姜晶晶的身体状况,请当班医生对她进行评估后,安排一些适合她能做的事。
每天早晨6、7点,姜晶晶的生物钟便会准时起来,8、9点开始就跟随“大白”一起巡房,“大白”量体温,姜晶晶负责记录。等到下午时分,要做核酸之前,她便会帮着准时试管、贴条码……
忙进忙出的“阳性”病人姜晶晶,慢慢被越来越多的病友熟悉,由于体型较为壮硕,病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大块头”。对这个称呼,姜晶晶毫不介意,“只要大家能尽快康复,我叫什么都没关系。”
就这样,“大块头”姜晶晶休息的时候是病人,忙起来的时候是志愿者,很多的时候是以身示范的宣教员。
“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身体这么好。怎么会得这种病?” 在方舱病房里,来了一位20多岁小伙子,因不能接受自己是核酸阳性的结果,对工作人员大呼小叫,年轻的“大白”美眉委屈地低下了头。此时,小伙子正在火头上,工作人员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
姜晶晶听闻后,立即以病人的身份上前劝导,她陪着笑脸叫小伙子先消消气。中午吃饭时,姜晶晶帮小伙子把盒饭送到床前,趁机做起了劝慰工作:“我也是阳性病人,其实核酸阳性的结果报告是非常谨慎的,不是哪个医生个人和哪个检测机构说了算的,而是经过检测机构和区疾控中心多次复合、专家组研判后才确定的。”
“你这次感染了症状不重,别担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只要核算转阴,就能争取早点解除隔离了。” 在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的同时,姜晶晶总是用乐观的心态感染周围的人,“没事,都会好起来的!”
这些天,“大块头”姜晶晶一直在方舱忙碌,让她最感动的时候,有些病友都喊她穿防护服,避免交叉感染,“没想到,大家这么关心我。”
最期待的事,跟老公一起回家吃火锅
姜晶晶的核酸还没有转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免会有些担心。这些担心,她只跟丈夫在微信上说说,作为密接在宁波隔离的丈夫则会开起玩笑:“你这么早好了,回家又不会烧饭,怎么办?别担心,等我们一起回家吧!”
听了安慰,姜晶晶就心定了,还时不时羡慕起在宁波隔离的丈夫,“三餐吃得很好,房间也很大,最关键还是全智能的房间!真的谢谢宁波对上海人的关爱了。”
出舱之后最想做什么?姜晶晶说,最好丈夫正好解除隔离,大家一起回家团聚,把囤在冰箱里的那顿火锅拿出来大快朵颐,共同庆祝恢复正常的生活。
正是因为这份乐观,也是因为这份爽快,“大块头”姜晶晶在方舱感染了很多病友,“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我也记不清大家的名字。”但有不少已经恢复差不多的病友,找到了她,也表达了想要做志愿者的心愿,在很多病人心目中,“大块头”姜晶晶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即便“阳了”,依然可以帮助周围的病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毕竟如果整个方舱全靠’大白’,根本忙不过来。”

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病患志愿者们成了方舱里的一道风景线。
空闲的时候,病友也会拉着姜晶晶一起打太极,“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减肥。”在这个方舱医院里,有初入病患的不理解,有投入志愿者病患的热情,还有无数“大白”陪伴度过的温馨日子……
“其实,我希望自己身体能早点好。等恢复了,就能以护士的身份,跟同事们一起战斗了。”姜晶晶是个闲不住的人,原本就是急诊室的护理骨干,这次“阳了”最让她焦虑的莫过于,不能与同事们在一起抗疫了。
疫情虽无情,但人间有爱。在静安的方舱里,无论是病患、还是“大白”,共同筑起了一个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的大家庭,更重要的是“阳了”的姜晶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着她的“阳友”们,共度令人难忘的方舱岁月。
在方舱忙忙碌碌的日子,也让姜晶晶踏实起来,要是整天没事做躺在病床上,反而会让她感到很焦虑,为什么自己还没有转阴,明明身体各方面都没有症状了,“现在能做志愿者能帮上忙,反而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其实,我特别想告诉外面的普通人。作为新冠病人,已经挺难的了。等康复以后回到社区,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邻居们的理解。”姜晶晶说,“很多人真的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感染上的,内心也是充满了迷茫。”
多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温暖,就多了一份战胜疫情的力量。对于未来,姜晶晶和她的“阳友”们都充满信心:大家都会恢复健康,上海一定会尽快恢复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