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按下“暂停键”,他们成运转“齿轮” 全市逾14万志愿者上岗充实一线防疫力量



①②:75岁老人变身“蓝精灵”


③④:上海宏康医院志愿服务队化身居民和老人的专属“跑腿员”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胡蝶飞 夏天 季张颖 见习记者 陈友敏
近日,上海进入了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期,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小区、养老机构等因人员管控都按下了“暂停键”。然而,相对静止之下,一批人却“逆行”奔走在一线。他们中,有曾经的汶川地震救援老兵,有来自医院、社区矫正中心的普通工作者,还有禁毒社工等等……记者昨天从市文明办获悉,全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现持续处于高位运转状态,截至目前, “上海志愿者网”已招募上岗志愿者14.1万余人。这14万余名志愿者用他们平凡的故事,讲述着“微光成炬”的力量。
汶川地震救援老兵来“报到”
静安区大宁路街道慈善超市店长朱坚是一名退役军人,当年汶川大地震朱坚作为一名消防兵在一线参与救援,而今,得知所在的街道需要防疫志愿者,朱坚第一时间便主动报了名。
疫情期间,小区独居、困难等特殊老年人的就餐需求是一大问题,朱坚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每天将300多份老年餐用一次性饭盒打包装入保温箱,从社区食堂运送到大宁24个小区的大门口,再由专门负责接收物资的“大白”转给送餐志愿者。
在送餐路上,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将他浑身淋透,他也丝毫不懈怠,冒雨前行,确保每盒饭菜送到老人手里时还是热的,坚持完成任务。
前两天,送完餐后的朱坚得知小区里核酸检测工作人手紧张,他匆匆忙忙扒了两口午饭后就立马加入核酸检测的工作队伍中,帮助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维护秩序,帮助老人们扫码登记,直到所有人都测完核酸才离开……
由于防疫工作常常持续到深夜,早上又要很早开始,而他家住的离大宁辖区较远,为了节省每天路上来回的时间,确保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待命,朱坚索性在慈善超市里搭了一个行军床,没有被子,他就脱下外套盖在身上。春暖乍寒时温度变化大,他只穿着一件春季外套顶着寒风忙碌。得知这一情况,同事们为其送去了被子、衣物等物资。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又是一名党员,理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疫工作献出一份绵薄之力。”而今说起自己的“逆行”,朱坚只说是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但他却用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彰显了属于一名退役军人的“军魂”。
居民和老人的专属“跑腿员”
“陈老师,这是你们小区居民的药,一共15人,40盒药。”一天下午4点,大雨滂沱,上海宏康医院志愿服务队队员仇小龙手拎两大袋药品,奔向封控小区的大门,迅速将药袋递给消杀人员,并与居委干部隔着大门进行交接。“今天下雨,来得有些晚了,您关照的周伯伯的胰岛素也在里面,你们赶紧回去放冰箱。”由于两只手都拎着药,仇小龙没有打伞,简单交代几句时,人已经淋得湿透。回到车上,他赶紧给司机指路,奔赴下一个小区。
疫情期间,仇小龙所在的上海宏康医院志愿服务队主动承担起为近30个小区居民和十多家养老院老人配药、送药的工作,当起了居民和老人的专属“跑腿员”。医院志愿服务队有5名志愿者,都是医院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此波疫情来袭,一人支援到防控一线,配药、送药的工作就落在仇小龙、张壮、齐洋、刘柳四人身上。
受此轮疫情影响,辖区封控小区增多,志愿服务队的工作量比非疫情期间翻了三四倍。“原先我们为10个左右社区里有需要的老年居民提供配药服务,现在在志愿者减少的情况下,要对接30多个小区和十多家养老院,且数量还在增加。”4个人回到医院也是马不停蹄,立即投入到挂号、开药、付费、配药和整理的环节。
仇小龙说,他和其他志愿者常常忙过头,往往等到肚子饿了,已经是下午一两点了,只能吃两口泡面充饥。“这些需要我们配药的人,他们都很着急,特别像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药不能耽误,我们忙一点没关系,把药送到他们手上,他们也能安心在家,我们也算为战‘疫’作贡献。”虽然是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但他们和白衣天使一样,都是战“疫”的勇士。
“大白F4”从社区矫正到流调岗位
来自徐汇区社区矫正中心的选派民警储晓虎、徐培欣和陈宏敏、陈时波因响应号召化身志愿者,成为了支援徐汇区公共卫生中心流调工作中的一员,也因此,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白F4”。
其中,陈宏敏和陈时波是流调工作的搭档,每天要工作到很晚,这几天两人的微信步数也是雄霸朋友圈第一。前天两人下班时已经深夜,因为接送的班车坐不下了,两人就大度地让住得远的同事们先走,自己在街边等下一趟班车。
因为一天的高负荷工作,两人实在熬不住,几乎是瘫坐在路边,一会儿就点着头打起了瞌睡,一位居民经过,看到疲惫的两人穿着大白服装,立马转身去路边的便利店买了四瓶饮料放在两人面前,一句话也没说就离开了,等两人反应过来去寻找的时候,这位居民早就走远了,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而储晓虎本身就有糖尿病,遵医嘱需规律饮食和服药,但流调工作经常一干就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为了避免穿脱厚重的防护服,他就忍着尽量不喝水不进食。储晓虎坦言,作为一名党员和一名人民警察,参与疫情防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亲身参与了才知道其中的辛苦,流调工作确实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工作,同时也是除直接救治确诊病人的医护之外,最有可能与感染者或密接者接触的高危工作,打心眼里佩服公卫中心那些长期做流调的工作人员,向他们致敬!”
禁毒志愿“红”绽放在核酸采样点
“一朵朵禁毒志愿‘红’正绽放在核酸采样点。”本轮疫情防控启动伊始,上海市禁毒志愿者协会就向广大禁毒志愿者发出倡议,动员大家在社区闭环管理期间,响应社区召唤,积极主动报名参与防控志愿服务,做到“亮身份、担责任、献特长”,以拳拳爱心,服务居民群众,齐心协力再升城市温度,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奉贤区青村镇,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和同伴志愿者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近两周以来,1200多名禁毒志愿者分布在全镇6个核酸点位。5位同伴志愿者也积极报名参加到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的前列,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回馈和感恩之心。
“与日月同行,与时间赛跑。”禁毒志愿者们奋战在小区中、穿梭在人群里,在各核酸采样点的采样工作开始前,他们认真聆听点位长讲解岗位职责及防疫注意事项,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之后便迅速投入到测温扫码岗、秩序引导岗等岗位工作中。
他们有的仔细查验核酸登记二维码,维护好核酸检测的现场秩序;有的耐心指引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居民,并安抚疏导居民情绪;有的指导居民在健康云小程序上填报个人信息,帮助使用手机不便的市民打印核酸二维码;有的参与轮班值守,入户宣传提醒辖区群众做好自我保护,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通过参与核酸检测辅助工作,禁毒志愿者不仅为辖区防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实现了禁毒志愿者的社会价值。
相关链接>>>
全市逾14万志愿者高位运转
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自3月20日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协调各大媒体发布“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操作指南”以来,招募疫情防控上岗志愿者一周增量超过9.4万人,人均服务17.38小时。全市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等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充实一线防疫力量。
按照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要求,市文明办、市志愿者协会协调各区对接辖区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解决核酸检测采样辅助志愿者需求问题;协调市经信委指导45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对接所在区志愿者协会,完成核酸检测专业岗位志愿者招募工作。
同时,上海也十分重视做好志愿者保障激励工作。针对前期各区提出的防护设备和保障物资不足等问题,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市志愿者协会协调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饮料、饮用水,以备防疫一线使用。团市委协调大华公益基金会、繁星公益基金、康顺公司等爱心单位,虹口区协调中科润达、优诺乳业等爱心企业向一线志愿者捐赠防护服、口罩、行军床等急需物资。团市委还积极对接高校、12355平台、青年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资源,形成《关心关爱一线抗疫人员及家属项目菜单》,向包含志愿者在内的一线人员家庭提供“在线云陪伴” “线上故事会”“伴阅成长” “爱心工具包”等志愿服务,通过线上方式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