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精卫中心画展进社区,75幅画作将在这里展出一个月
12月17日下午,淮安路上的江宁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一场名为“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康复艺术作品展览启幕,展览将在此开办一个月。今年的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这一天,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从各区精神卫生中心征集来作品,集中举办了画展,旨在让大众关注精神患者的康复与成长,反响十分热烈。为了扩大影响,该展览开启了各区的轮展,这一站来到了静安,选址江宁路街道。活动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江宁路街道联合举办。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尚宝,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党支部书记周洲、院长陈玉明,上海市培明中学党支部书记严嵘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本次展览共展出75幅作品,分为“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我们需要你”“康复与回归——让价值重新被看见”“艺术治疗——让艺术与理解发生”等多个主题。作品表现了精神障碍的治疗过程和康复的积极意义,精神障碍有两百多种,而这些作者都曾罹患过其中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庄晓伟说,来到静安,我们就增加了不少静安各街镇阳光家园学员的作品。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投放着一张巨大的画,这幅画名为《盛宴》,画面上笑脸和美食交叠在一起,高饱和度的配色、尽兴的笑容让观者为之一振,这也是参展的画作之一,来自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阳光心园,不知这位患者历经了什么,但他的画作吐露了心声。在简介里,作者写道:“我画了好多笑脸,我太喜欢了,画中所有人都好开心,包括我自己。”这也是艺术治疗的意义所在,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用来呈现患者未曾察觉到的情感与内心冲突,情绪得到抒发与满足,还可以通过作品的表达,减少压抑与冲突,从而改善自身状况,达到治疗效果。
《盛宴》
现场还有三幅版画作品分别名为《鹤寿吉柿》《青花瓷》《喜鹊上枝头》,来自于江宁路街道阳光家园,阳光家园的带教老师周莉见证了这三幅画的创作过程,这也是患者康复的一段路。她说:“起初患者只能用单线条、大色块来作画,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运用艺术治疗帮助学员康复,在日复一日的创作中,学员慢慢喜欢上了国风这一形式,他们画了瑞兽、青花瓷等物,来表达内心的感恩。”
《鹤寿吉柿》
据了解,一个月之后的1月17日,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会开启另一个展览,“让爱成长”江宁路街道阳光家园学员画展,展出的四十多幅画作背后,是学员们三年来创作的积累以及康复之路的体现。
出于疫情防控考虑,观展分为4批,每批15人,观展人群包括中学生、社区老人、白领等。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的导览员和解说员来自上海市培明中学和上海大学,这些学生组成志愿者,向观展人员介绍每幅画作背后的故事。此外,观展人员也可以通过扫描画作标签上的二维码,在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上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