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会年终特稿|用镜头影像把普通劳动者送上“头条”,“致敬!最美劳动者”征集摄影作品已超3.6万张
摘要: 一张张生动、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照片汇聚了起来。
2020年8月,上海市总工会启动了“致敬!最美劳动者”职工摄影作品征集。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来自上海各行各业的职工投稿热情高涨,包括警察、环卫、建筑、电力、教师、医生、文艺、制造业等岗位的职工纷纷拿出自己拍摄的来自于一线的火热劳动场景照片。一张张生动、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照片汇聚了起来。记者采访获悉,截至2021年12月28日,近一年半的时间里累计征集到1.4万人次的近3.6万张作品。在这3万多张照片中也涌现出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花木养护工花艺师岩快、“棒棒”夫妻叶平和李福鑫也在照片刷爆网络后,被挖掘出了更为触动人心的幕后故事。
征集活动引爆职工圈已收到3.6万张作品
上海,是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是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的城市,是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的城市,是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的城市,是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在上海,每一份劳动付出都值得被歌颂,每一滴劳动汗水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为记录劳动者们的最美一瞬,记录他们的真实故事,记录他们的平凡与伟大,2020年8月10日,上海市总工会面向全市职工推出了第一季为期一年的“致敬!最美劳动者”职工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在全市区局(产业)工会、市职工文体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各行各业的职工纷纷拿起相机、手机,拍同事、拍团队、拍自己,工作中拍、各种场景下拍。仅仅一个月,就有543人次参与投稿,共收到包括上海市职工文体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在内的投稿作品1098张。
此次征集活动立足“普通”,力求“真实”,重于“挖掘”。“普通”,在于彰显每一个普通劳动岗位的光荣,彰显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的美丽;“真实”,在于活动设计要求被拍摄到的劳动者都要有真实姓名、真实背景;“挖掘”,在于更多展现照片背后普通劳动者在其岗位上默默为城市发展所做的点点滴滴,平凡而伟大的故事。
把普通劳动者送上媒体、送上版面的头条,作为活动发动和作品发布展示的主要渠道,已拥有近160万粉丝的市总工会官方微信号“申工社”,为该活动每周单推2-3幅精彩作品,一次集合20-30张照片的作品集锦。活动伊始,一张主动投稿而来,登上“申工社”公众号、《劳动报》头条、头版的照片——《下“雨”了》,就轰动了社会,红遍了朋友圈。这是一张摄于崇明花博会园区建设一线的照片,照片中皮肤黝黑的、光明集团农工商绿化有限公司花木养护工花艺师岩快,头顶草帽、水花飞溅,引发了很多网友评论,大家感叹户外工作者的辛苦付出,纷纷向他致敬。
在看到这张照片后,此次活动的倡议者,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在赴花博会慰问一线职工时,特别提出去看望岩快师傅,并送上申工社为他特制的印有本人照片的T恤,作品相框,以及作品刊登的当日《劳动报》。此举不仅感动了岩快师傅,更是感动了周围所有同事们。
从2020年8月10日到2021年12月28日,近一年半的时间里,“致敬!最美劳动者”活动已经累计征集到1.4万人次的近3.6万张作品,而在申工社的投稿区排名第一作品的点赞数已经达到了五万九千多次。
周周策划、月月亮点专题征稿各显特色
为不断扩大活动的知晓率、影响力,让它成为一个弘扬劳模精神的平台,一个引领劳动者人生出彩的舞台,此次活动形成了周周有策划、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的有序推进模式,多措并举增加活动曝光率。为发动更多职工参与到活动中,市总网宣办把首批500份纸质海报,会同电子海报发送至本市各区(局)产业工会、大型工业园区,企业以及各个职工书屋、爱心妈咪小屋、户外爱心接力站等;进驻豫园、田子坊、日月光等商圈,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和时尚中心。除上述场所外,还利用市宫每月“传统文化直通车”入园区、入大企业活动的契机,推广征集活动。
此外,根据活动开展以来投稿作品涉及的职业,进行数据分析,对涉及行业较少的群体,如:科研行业、楼宇白领等,积极对接市职工文体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借力职工摄影家的力量,组织他们重点拍摄。同时,根据不同时间节点,活动设置了专题征稿,如:教师节前夕,面向社会征集教师照片,从中挖掘出了故事丰富的网红教师——静安区延长路东部幼儿园“爸”气老师陆奇。
2021年春节期间,活动以拍拍“原年人”计划为主题展开征集,号召大家拍摄春节期间在沪原地过年的职工,以及节日中坚守岗位的人,收到相关摄影作品超过2000张。2021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展特别企划:“致敬!了不起的妳”三八节“工”益行动,征集以女性劳动者为拍照对象的摄影作品。
为了能够让职工群体更多地参与到征集活动中来,申工社还特意设计、定制了活动周边产品,让“致敬!最美劳动者”中的劳动者收获满满。如活动定制相框、T恤、杯子,通过摄影者联系照片主人公,分别送上劳动报、印有本人照片的T恤等,给镜头里的劳动者一份意外惊喜,让他们收获上海和工会对他们的尊重。
照片中的主角登上了领奖台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
在今年三月份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人民城市奋斗有我”上海职工直播课堂上,一场关于“致敬!最美劳动者”的直播让不少线上线下观看的粉丝们泪湿眼眶。一批照片中的主角以及拍摄者们一起登上了直播的舞台,21幅在“致敬!最美劳动者”职工摄影作品征集中脱颖而出的佳作,获得了“最佳人气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阮前途为获奖者颁奖。
直播课堂上,获奖摄影作品《“棒棒”夫妻》主人公、摄影者和记者,征集活动获奖作品《喜欢TA的理由》、《乘风破浪的“小黄人”》中的电力职工,以及全国劳模、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主任兼数据管理组组长谢邦鹏,讲述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助力城市发展的点滴故事。
《“棒棒”夫妻》的拍摄其实源自一次巧合,照片中的主人公都来自四川。照片中的丈夫名叫叶平,今年45岁,而他的妻子李福鑫则是47岁。他们的搬运工作被形象称为“扛楼”。在异地他乡,两人起早贪黑地打拼,把家庭和责任扛在肩上。照片的拍摄者,叶榭镇总工会副主席时俊和时常聚焦一线劳动者,他也现场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记者了解到,来自四川宜宾的这对夫妻1992年来上海打拼。每天凌晨三点半,两人就早早来到码头,从卸货开始一天的工作。水泥、黄沙、石子是他们最常挑的货,黄沙石子都是40斤一袋,水泥则是100斤一袋。货按重量和楼层标价:40斤的一层楼八毛,每增加一层多四毛,而100斤的水泥则更贵一些:一层楼一块,2层楼一块五,每一层多五毛……自己只有90斤体重的李福鑫,往往在现场帮丈夫把货搬到二楼半,随后的由丈夫完成。照片发出后,叶平也在朋友圈分享了申工社的推文,并配文“这就是我们的苦力,挣点血汗钱:真是不容易!”
夫妻俩也曾和拍摄者时俊和开玩笑说,这张照片发出后,他们成了“网红”,是不是欠薪就会少了?说起自己的愿望,“不欠薪”依然是他们的愿望,“以前也碰到过。希望老板看在我们辛辛苦苦干活,把钱给我们,我们就靠这些钱过日子呢。”
直播当天刚好是李福鑫47岁的生日,主办方给了他们一个惊喜,送上了生日蛋糕。当主持人问身边的丈夫叶平会不会送蛋糕时,李福鑫哭了:“他没买过蛋糕。”在许下自己生日愿望的时刻,李富鑫依然噙着泪:“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读好书,有文化,我们能早些休息,干这个活真的很累。”台下的观众频频抹泪,被这对过着苦日子,一直奋斗至今的“棒棒”夫妻触及到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据了解,这次直播课堂通过阿基米德、话匣子以及市总工会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以及官方B站号“申工社”、劳动观察App等线上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了超过100万人次观看,在职工中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各类线上直播平台留言区同样精彩。“看到‘棒棒夫妻’真是太有同感了,感谢上海这个城市让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能过上好日子”、“金师傅不怕苦,能吃苦,吃得起苦,这就是我心里的最美劳动者”、“原来武康大楼背后有这么多故事,架空线入地真不容易啊”、“谢博士清华毕业竟然从一线工人做起,无愧为劳模,是社会的楷模”……观看者纷纷表示,在这些“最美劳动者”身上,发现了自己普通的劳动也是很美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责任编辑:李成溪,曹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