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智慧思考驱动终身教育融合发展——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发挥智库作用承担社会责任
中心城区静安区,经济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孕育了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市民终身学习与卓越城区建设、社会治理现代化共融共生。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在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促进委员会指导下,放眼高端学术,面向基层实际,做真实学问,闯教育新路,点亮了静安区终身教育品牌,静安终身教育科研也在上海终身教育界发挥重要作用,辐射力影响力逐步拓展至长三角地区,伴随着城区迈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中,终身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绽放光彩。
静安区学习型城区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事业起步较早。率先将终身教育事业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中,同时特别重视科研的引领作用。2013年,区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区教育局,拨出资金设立“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课题系列”,设立静安区终身教育科研室,承担课题管理工作。2016年12月,区终身教育研究所揭牌成立。五年来,区终身教育研究所以“登高望远、脚踏实地”的精神开展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发掘行动规律,设计创新品牌。
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在“十三五”期间走出了一条特色新路,今年, “十四五”开局之年,研究所被评为静安区首届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是激励,更是鞭策。
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术语堆砌。小事情里有大道理,常态化里有真问题。基层社会的市民终身学习,有无数鲜活生动的故事,存在着某些共性规律,蕴藏着突破传统理念的创新范式,这些都需要科研工作者贴近实际进行观察和思考。踏上新征程,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将以新理念、新开拓,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新发展做出新贡献。
完善顶层设计
团队意识打造研究集群
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设在静安区业余大学,学校领导兼任研究所负责人。研究所成立之初就确定打造“管理、研究和指导”三支队伍。其中,研究队伍是核心。研究所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院、上海开放大学发展研究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终身教育研究专家一起进行顶层设计开发,确立了“分层设立目标,分类组织团队,创设学术文化,智库引领实践”工作机制,打造静安终身教育研究集群。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是第一集群,由一批长期从事终身教育的高职称、高学历人员组成,他们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并有着较为出色的研究成果。静安区业余大学,作为全区终身教育的龙头单位,承担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业务。研究所全体人员以此为基地,以终身教育各办学门类的资源整合为目标,联手高端智库,着眼“长远发展”;深入基层社会,挖掘“静安特色”;设计创新项目,致力融合发展。2016年以来,专职研究员发表研究论文45篇,立项国家级、市级研究课题12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市级奖项18个。
第二类研究集群是兼职研究员。根据“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人才共享理念,区终身教育研究所通过项目责任制形式,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聘请市级终身教育研究机构、普通高校以及兄弟区域的社区学院、老年大学教学科研能手作为兼职研究员。这是一支年富力强的生力军,他们在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他们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与各研究院所的学术联系。研究所定期组织兼职研究员召开专题研讨会,请他们对基层研究人员进行科研培训、科研带教,引入“外脑”,持续为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赋能。
第三类重要研究集群是静安区14个街镇的专职文教干事、社区学校(老年学校)的教师。街镇社区研究人员是直接面向市民终身学习的组织者、实施者,获得的是第一手研究资料。他们根据研究所的总课题布局,领取个性化研究任务,或参与前两个群体的课题研究。研究所定期为其开展科研集中培训,提升研究能力;每年寒暑假,结对走访调研,指导课题研究,采集特色经验。对于社区学校、老年学校中研究能力较强的教师,通过指导给予其发挥专长的机会。从而激发社区街镇研究人员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区级终身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研究氛围逐步浓厚。
矢志融合发展
质量意识驱动教育创新
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 “继续教育” “职业教育”有概念上的交集,终身教育究竟能在多大程度、多大范围内惠及社会?要回答好这个问题,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唯实不唯名”是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奉行的行动原则,也是研究所锚定融合发展、引领教育创新的原动力。
终身教育研究要有抓手,落到实处,就必须扎根静安市民终身学习的第一线。研究的内容不仅仅在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要全覆盖,更要着眼“连接点”和“融合”。研究的形式不能局限于查资料、写论文,更要善于设计落实项目,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项目实施的合作者。
研究所基于静安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区域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认为必须把静安区终身教育龙头单位的潜力挖掘出来,使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其他领域连接,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研究所成员对照社会发展需求,梳理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确立了“两线一点两抓手”的研究序列,引发了一连串的创新效应。
两线:即“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方面,研究所对标全日制高等院校,在区业余大学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研讨,撰写论文,立项课题,出版了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结晶——《成人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在全国成人教育界为首举。其间,学校教师多次在上海开放大学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佳绩。教学模式方面,整合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提炼出适合终身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和“感悟式教学模式”。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出版成论文集《静安区终身教育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兴起,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使得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的教学得心应手,彰显了研究的前瞻性、实效性。两本论文集的出版,使静安终身教育在上海成人教育、开放教育两个领域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
一点:即“质量标准”,是连接两线的关键。研究所组织学历教育的若干专业组,参加华东师范大学专家领衔的国家级课题组,开展《基于标准链的成人高等教育适应性教学环境设计》课题实践,开拓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研究所还提出成人高校“师德考核指标”“优质示范课标准”等可操作性文件。有效保障了办学质量。
两抓手:即“创新专业”和“改造专业”。研究所从市民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区域人口结构特点,为区业余大学开发出“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打造了“书画艺术”特色专业,适应了“白领”“白发”两类人群的学习需求,专业班级、授课教师也在学员的口碑中扩大了社会影响,专业课程以不同形式在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课程中共享,丰富了终身教育的内涵。
提供智力支持
增能行动普惠区域内外
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的成立章程提出:为静安区终身教育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与专业服务。
为上级部门收集信息、提供决策建议是智力支持的重要内容。研究员开展不定期的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各项正在进行的终身教育活动项目把脉。研究所还参与区域内有关终身教育发展重大规划的起草工作。
随着研究所业务扩展,其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为各方赋能增能。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重大项目“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市教委建立监测研究中心,2020年12月,研究中心授予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为“研究分中心”,静安区终身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员受聘上海开放大学研究院为兼职研究员。目前,分研究中心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区域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体系,开展数轮监测调研。这标志着研究所的科研能力得到市级研究平台肯定,研究所得以在更高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研究所不仅登高望远,还脚踏实地,深入社区提供智力支持。除了日常的课题研究指导,研究员们还为社区终身学习品牌可持续发展指点方向:2017年起,研究员们担负起引领静安区“一街一品”质量提升的职责,提炼“一街一品”建设的本土特色经验;寻找建设中的短板,思考新增长点,助力“一街一品”项目可持续发展。2020年研究所又指导社区学校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总结教学创新经验,撰写具有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编纂课题研究、项目实施、教学改革的成果册,作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终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参考书。
研究所的智库作用引起了终身教育界关注,市级研究机构、兄弟区域教育单位和本区街镇社区都投来橄榄枝,开展项目合作,邀请研究人员参与指导。研究员们也受邀积极参与部分市级研究机构的各类学术活动。
追求卓越成效
不懈开拓致力全面进步
研究所根据“登高望远、脚踏实地”的研究原则,一方面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来充实内涵,通过政策研究来把好大方向。另一方面也体现静安特色、发现静安需求,提供适合区域发展现实的操作方案。
研究所每月举行一次小型的学术报告会,围绕国家政策、终身教育理论做主题交流,通过头脑风暴,挖掘研究维度,创新研究亮点,在研究中深入学习,在学习中开拓研究视野。
研究所近年创设的品牌课题是“生命教育”和“投资者保护教育”。“生命教育”是终身教育领域的新话题,也是一个需要哲学引领的实践命题,作为研究课题,这在上海终身教育界是个新亮点。研究所领导挂帅,组建包括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上海开放大学等单位专家在内的课题组,擦亮“生命教育”品牌。“投资者保护教育”则是研究所呼应2019年教育部与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证券期货知识普及教育的合作备忘录》要义,把市民金融素养教育引入终身教育领域、挖掘静安“白领”“白发”人群学习潜力的新开发项目,这是上海金融素养教育、终身教育的首个融合点,首创“金融素养公益教育走进全国学习型文明城区”模式,为学习型城区建设赋能。
区终身教育研究所立足中心城区,面向终身教育长足发展,追求卓越的研究品质。在学术上,主动向外联络,与国家级、市级各终身教育研究机构建立起交流、合作机制,也与普通高校、外省市终身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兄弟区域的成人高校保持联系。研究所每年组织具有关键性、前瞻性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与本市及外省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如“互联网+成人教育创新发展”“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新理念、新举措”“终身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品牌引领,社区推动:新时代终身教育品牌建设”“直播教学推进终身教育实践研究”等等。2020年的主题是“市民阅读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专家线上参与讨论,静安终身教育研究开始面向长三角发声,以更加宏阔的视野参与学习型社会共建共享的探索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