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破墙!越走越宽的魔都残障人士就业路
隔着墙壁,以神秘感吸引众多关注的熊爪咖啡,最近因为新店破墙而出,聋哑咖啡师们开始与顾客面对面,再度成为网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残障人士在上海就业创业,有越来越多的“墙”正在被打破,收获的包容和善意,让他们的人生闪耀更多的自信光芒。请听报道。
熊爪咖啡坐落在静安寺商圈的旗舰店,不再从洞口往外递咖啡,而是像其他咖啡店一样“一览无余”。不断有人专程来打卡:“他们应该跟们正常人一样生活在阳光之下,这样一个店开出来蛮有意义的。”
一年前在灰墙背后工作的聋哑咖啡师陈莹莹,做好一杯咖啡,微笑着递给顾客,再竖起两个大拇指,无声胜有声。
陈莹莹:“谢谢!(她没有办法跟你说您的咖啡好了)”
男顾客:“没有问题,我觉得还是很暖心的。
女顾客:“我觉得蛮好喝的,我还会再来的。”
去年通过市残联的培训和推荐,陈莹莹成为熊爪咖啡的首位员工,如今她已成为培训师。从墙后到台前是什么感觉?她用手机打字告诉记者:“很幸运我们的顾客都非常友善,还会学一些简单的手语和我们问好,这种平等的交流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品牌负责人陈大可说,熊爪咖啡已开出11家连锁店,60%是聋哑员工。开墙破洞是新的起点,他们还在策划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
陈大可:“近期想研发盲人的熊爪咖啡店,设备上面要增加盲文,要增加它的定位、触手可及。未来会有不同的产业链,从咖啡豆到咖啡杯再到咖啡的产品都形成公益的生态链。”
星巴克今年初也在上海开出首家手语店,12名店员中,5人是听障人士,很多顾客都为他们加油鼓劲。国货蜂花檀香皂多年聘用残障人群纯手工包装,近来被报道后,也获得一片点赞。这样的社会评价,对于企业是一种激励。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练静纹说,随着残疾人教育水平提升,越来越多高质量岗位正向他们敞开怀抱。
练静纹:“用了一个两个之后觉得挺好的,我们想继续用,就业服务机构就会帮助去开发一些适合的岗位。市区两级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岗位数和录用人数是全国领先的。近期市残联也在做非遗残疾人就业的公示,从事这个生产创作的企业或者社会服务机构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我们就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技艺提升耗材的一次性补贴。”
心怀创业梦的上海残障人士早在5年前就有了大本营,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创客201基地不仅提供会议、办公、路演场地,还提供政策宣讲、创业指导、资源对接。培训就业科副科长邬兆龙说,疫情期间服务也不曾间断,有些项目已成功孵化。
邬兆龙:“有个残疾人叫刘莹,做魔术气球的项目。最初缺乏销售渠道,我们帮助她联系一些电影院线,比如说卖爆米花送一些魔术气球给小朋友。一些聚会、演出邀请她去进行场地的布置。目前各类比赛、夜市、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今年9月,27岁的上海视障女孩马寅青登上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3年前她创建了有声工作室,陆续吸纳了30多名视障伙伴,已和喜马拉雅等大平台签约合作。她曾入驻创客201基地,最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宣布将委托喜马拉雅开办有声主播培训班,马寅青也被邀请以培训师身份重回基地,帮更多残障人士实现和她当初一样的梦想。
马寅青:“他们可能是会比我有更多的资源,就现在的话。大环境可能更包容一些,同时有关部门也给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汪宁
编辑:包露
责任编辑:向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