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零星旧改地块,两轮征询“双100”怎么来的?
100%!日前,一片敲锣打鼓声中,静安区武定路537弄零星旧改地块达成一轮意愿征询、二轮方案征询签约双“百分百”。
事实上,旧改难,零星地块旧改更是啃硬攻坚、难上加难。
静安区武定路537弄,三排旧式里弄房屋被周边一圈儿小高楼层层包裹——占地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开发价值小、改造难度大。却抵不住居民改善生活的强烈呼声——长期以来,“洗浴难、如厕难、烧饭难、睡觉都难”始终困扰着他们。74岁的赵伟珍最不喜欢台风天,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起“小雨”,一旦漏水,就得叫人来修,但是总也修不好,多年雨水浸润后,墙皮都掉了。赵阿婆心心念念盼旧改,希望早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百姓热盼,再难也要办!”各方力量听民意解民忧,努力创新思路和机制。从2019年中下旬静安区人大代表挨家挨户走访,为旧改“鼓与呼”,到今年10月底,在武宁路零星旧改地块进入二轮征询前,代表联络站直接开到了旧改基地。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根线贯穿始终。
眼下,赵阿婆的愿望成真了,旧式里弄房屋的123户居民将开启新生活。
“有了代表鼓与呼,翘首以盼的心愿成真了”
旧式里弄楼栋里,记者跟着赵阿姨拾级而上。楼梯狭窄陡峭,每级台阶宽度不一,又日积月累了油腻,每一步都如履薄冰。赵阿婆家住二楼,她每天都要上下好几回楼梯——做饭、烧水、倒手拎马桶。虽说爬了几十年楼梯,但随着岁数变大她也力不从心。
踏进屋,赵阿婆和两个儿子蜗居在14平方米不到的屋子。家里床都是高低床,母亲睡下铺,两个年过半百的儿子挤一张上铺。
她一提就抹泪,说“吃够了”这儿的苦。睡觉时老鼠乱窜,在头顶“跳舞”;洗澡就是床底下拖出一个大盆,旁边备一壶从一楼提上来的开水;新买的滑雪衫从不敢穿,保不齐楼梯上哪儿一道钩子就把衣服勾一个大口子。大冬天衣服穿得臃肿,一个台阶没看清,连人带手拎马桶就摔下去了……
当静安区人大代表(江宁路街道代表组)梁光璧、朱宇翔第一回走进她家,看到房间阴暗潮湿、墙面开裂、木质地板漏水等情况,当场红了眼眶。通过一家家实地走访察看,两位代表向居民们郑重承诺:“我们一定尽快向区人大、区政府反映,尽我们所能争取将537弄的旧改提上日程。”“他们关心我们的疾苦,像亲人一样贴心!”赵伟珍哽咽。
“作为人大代表,能在任职期间帮助选区群众实现旧改梦,是我们最大的心愿。”2019年下半年开始,两位区人大代表到武定路537弄进行实地走访,为推进旧改倾尽全力,为民忙呼吁。
2020年、2021年区人代会期间,两位区人大代表通过撰写提交代表建议、面对面座谈等多种形式,多次向区人大、区政府反映537弄零星旧改难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3月底,537弄终于迎来了启动旧改的喜讯。
看到“人大代表联络站”牌子,心就定了
旧改进入后期,家庭问题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该地块与其它零星地块相比,居民动迁愿望强烈,但是家庭中普遍都是面积小、人口多,家庭矛盾大的情况。”江宁路街道管理办主任周鹏飞介绍。
伴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针对更复杂的情况,今年10月底,在武宁路零星旧改地块进入二轮征询前,江宁路街道旧改基地人大代表联络站先期揭牌入驻。
这个临时的联络站由居民活动室转变而来,占地不大,两间十多平方米的屋子打通。里面简单摆放着数张桌子和十几把椅子。有了更好的载体,时间被打破——不再受代表接待日的时间限制;空间被打破——联络站就在“家门口”。
征收补偿的疑惑、过渡期安置的担忧……老百姓随时找得到“自家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江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刘尚宝说:“把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旧改基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宣传解释、矛盾化解,知情知政、公信见证的三方面作用。”
更多方力量也加入进来,发挥专业优势。譬如市人大代表潘书鸿,区人大代表李鸿是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他们进入代表联络站不仅用法律知识为居民释疑解惑,理顺家庭矛盾,而且还排除某些居民意气用事、胡搅蛮缠的“脱轨”现象。
曾有兄弟俩为了房子产生纠纷:60多岁的弟弟孤身一人住亭子间,还患有残疾,哥哥本就有拆迁房,蛋糕怎么分?双方矛盾僵持不下,代表从多方了解他们的情况和事情原委。经过人大代表和各方的耐心宣传、解释,用法律法规来引导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后,提出来协调方案。兄弟俩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一场旧改,也成了情感润滑剂,一家人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沟通更顺畅了。
“有啥诉求,我们商量着来”
江宁路街道众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翊斐见证了江宁路街道旧改基地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人来人往。“只要有空闲,居民们都愿往里走,问问或者和代表聊上几句,心里也踏实”。而代表们也感受到,社情民意的收集更加方便、更加垂直,“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但大家的意见五花八门,怎么直击靶心?
经历了5、6个旧改基地的朱宇翔有自己的一套经验。面对居民们提出的个性化问题,他也会思考:这些问题是不是存在普遍性,代表着居民的公共利益、共性诉求?
譬如很多居民,天天盼旧改,旧改真来了却慌了神——“我年纪大了,没精力装修”“我家人多不够分,能不能有远一点儿的便宜房源”……江宁路街道零星地块征收例会上,人大代表们和区旧改总办、街道旧改办、征收事务所、区房地局等单位同志一盘算,这背后指向的是“增加老百姓的选项”。
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及时交给政府部门研究办理,政府部门全力落实代表建议,“快马加鞭”推进旧改,回应群众期待。短短数周,不仅为有需求的老年人调配了全装修的房源,而且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热门房源,之前居民们提出的诉求迎刃而解。
“居民怎么能了解到是个好事,配合政府把好事做好。”朱宇翔表示,以“现场倾听+实地调研+落实反馈”相结合的形式,梳理汇总居民多元诉求,找到共性问题,不仅能够及时有效解决,而且也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硕果在基层共享。
眼下,武定路537弄的居民们忙着收拾搬家,还不忘与这住了几十年的小弄堂合影留下最后的纪念。“从无到有,从民声到落地,看着居民们将圆“新居梦”,最让我激动。”代表们说,此次旧改那么顺利,接下来可以呼吁以此为蓝本,参照这样的模式,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